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市場傳言,央行已發文要求國內銀行將保證金存款納入存款準備金的繳存範圍,業內預計此舉可回收9000億元的流動性。昨日,羊城晚報記者向一家大型國有銀行求證,其負責人表示確實接到通知,要補交存款準備金;截至發稿時止,央行對此未予證實。
9月5日開繳
記者從消息人士處獲悉,央行已下發通知,將承兌匯票、信用證、保函三部分業務的“保證金存款”納入準備金繳存範圍。保證金存款,一般是銀行為企業提供信用工具、資金融通或承擔擔保責任時,要求企業存入的保證金;與普通存款不同,以往這部分資金不需上繳準備金。
按照規定,工農中建交及郵儲銀行將於9月5日開始上繳,分三階段交齊;其他金融機構將從9月15日上交,分六個階段交齊,寬限期可長達6個月。
根據央行公佈的數據,截至上月末,國內金融機構對公部分保證金達4.42萬億,個人部分保證金為0.02萬億,倘若按照平均20.5%的準備金率計算,一次性可凍結9000億資金。中金公司分析師毛軍華表示,這等於上調兩到三次存款準備金率,“但是預計公開市場操作會略有放鬆,部分緩衝對總體流動性的衝擊。”
“我們貸款額度已經很緊張,現在又要補繳準備金,下半年的信貸可能會受影響。”一家國有大行的支行負責人告訴羊城晚報記者,保證金存款由於不用提交準備金,一直是銀行的香餑餑;6月前各銀行衝刺存款額度,千方百計鼓勵客戶存入保證金,導致保證金增長迅猛。
“銀行承兌匯票”增長最快。據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統計,上半年企業簽發的銀行承兌匯票累計發生7.2萬億元,同比多增1.9萬億元,截至上年末尚有6.7億元未到期,同比增長42.8%,逐步成長為非信貸類融資的重要組成部分。
低調緊縮“一石三鳥”
要回收流動性,為何不公開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呢?
業內人士分析,擴大存款準備金繳存範圍,首先是為了防範保證金畸高帶來的風險:截至7月末,人民幣保證金存款較年初增長25.7%,而總存款僅增加9.4%;吸存壓力較大的股份制銀行更開足馬力,至7月末新增的存款中有近一半是保證金存款,導致法定準備金率實質在下降。
中金公司毛軍華估計,目前股份制銀行的有傚法定準備金率僅為16.6%,遠低於名義法定準備金率(19.5%)。
毛軍華認為,央行如此低調行事還有兩個考慮:一方面,眼下外部經濟形勢複雜,如果央行大張旗鼓地上調準備金率,緊縮信號過於明顯;另外,近期央票發行利率不斷攀升,已經超過同期定存利率,調控成本較高,用準備金來回收可以降低成本。
業內預計,此次調整對上市銀行整體利潤的影響不大,但對保證金存款佔比較高的股份制銀行會有衝擊,可導致今年凈利潤下降3%,受影響較大的包括深發展、華夏和中信。
截至昨日收盤,深發展A(000001)收于16.72元,跌3.80%;華夏銀行(600015)收于10.73元,跌4.54%;中信銀行(601998)收于4.46元,跌3.67%。
央行此舉掐滅了“下半年貨幣略松”幻想。中金宏觀組認為,短期內貨幣政策仍以冷靜觀察為主,目前流動性控制的壓力已經大幅下降,只要後續幾個月裏外匯佔款不大幅攀升,再次提高準備金率的可能性就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