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大米也有添加劑!如果不是看了央視經濟頻道《今日觀察》,打死我也不相信。
事實就是讓人覺得驚訝。經查6月20日實施新版(2011版)《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製作大米被允許添加三種添加劑。它們分別是雙乙酸鈉、脫乙酰甲殼素、澱粉磷酸酯鈉。
誰都知道,稻穀進行碾壓,把殼去掉後就是大米。正如麵粉是把小麥碾成粉後,就是麵粉一樣,簡單得不能再簡單。這樣最基本、最簡單的食品,也需要添加劑嗎?
我們只要看看這三種添加劑的功能,就不難得出結論。
雙乙酸鈉,就是防腐劑,功能是使變質期延長;脫乙酰甲殼素,是一種增稠劑和被膜劑,用來給大米拋光;澱粉磷酸酯鈉,也是一種增稠劑。糧食專家説,大米一般正常的保質期3到6個月沒任何問題,完全沒有必要加防腐劑;一般的大米稠性很好,光亮也不錯,也沒必要添加增稠劑。
對於新國標允許製作大米加入添加劑,讓早已被各種食品添加劑搞得談虎色變的公眾再度精神緊張。一些糧食專家也感到“無法理解”,並提出質疑。筆者以為,這種質疑不僅僅是質疑安全性,更是質疑標準的制定。
從良好願望出發,我們可以相信,添加劑直接用到大米裏面,對人的健康無害,但問題是,大米裏添加這些物質沒有必要,沒有實際價值,反而給不法廠商留下了鑽空子的機會。比如大米已經過期了,但是能人為的延長銷售期限……
食品添加劑使用的原則,是“確有必要”和“安全可靠”。那麼,“沒有必要、毫無價值”的東西為什麼被允許加入我們的口糧中呢?這就為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的制定提供了反思的空間。
第一,食品添加劑是工業化時代的産物。目前世界發達國家都在大力提倡生態、有機食品,少用食品添加劑已呈一種趨勢和思潮,那麼,我們在制定標準時,是否應該考慮這樣的因素呢?
第二,我們在制定食品添加劑標準時,是否應該有更嚴格的審核標準呢?對大米、麵粉等人類的基本口糧,國家是否應該制定強制標準,強制性的不能添加任何添加劑呢?
第三,在食品安全事故頻發的年代,我們在制定食品添加劑標準時,是否應該打破技術決定論——如果有充分科學實驗證明添加劑有害,就不允許使用,如果證明不了,就是可用的,能否增加透明度,讓公眾都來參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