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郭麗琴 張燕
利比亞的槍林彈雨再度考驗著當地中資項目的安全。
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綜合部主任張湘昨天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從行業了解的情況是,企業普遍表示,即使利比亞恢復和平,項目保留下來的可能性也不大。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交集團”)企業文化部部長杜勝熙則告訴本報記者,中交集團在利比亞主要承接房屋基礎設施開發建設項目。自3月份人員大撤離以後,項目就一直處於停工狀態,也沒有新的項目上馬。
“損失是一定有的。”杜勝熙説,但要等局勢穩定下來後才能進行全面的統計。
今年初,中國商務部西亞非洲司司長鐘曼英曾對本報記者透露,截至當時已經有26家中資企業進入利比亞,涉及200多億美元的項目,主要分佈在住房、鐵路、石油服務、通訊領域。
3月商務部例行發佈會給出的數據是,中國在利比亞承包的大型項目一共有50個,涉及到合同的金額是188億美元。
而在本週,持續近半年的利比亞動蕩政局出現關鍵性轉折。在利比亞反對派武裝的持續攻擊下,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及其控制的首都的黎波裏已經搖搖欲墜。一個馳騁國際舞臺數十年的“強人”只留給世人一個虛弱的背影。
而對於廣大在利比亞的中資企業來説,當務之急的課題是,當前的財産保全以及“後卡扎菲時代”的決策評估。
損失暫難評估
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09年,中國累計對利比亞投資4269億美元。
鐘曼英曾對本報記者指出,由於利比亞工業並不發達,中國對其直接投資金額很少。中國企業在2007、2008年開始大規模進入利比亞,主要還是集中在對外承包工程和基礎建設領域,特別是住房建設領域。
昨日,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下稱“機電商會”)相關人士對本報記者透露,他們非常關注近期利比亞局勢以及反對派的表態,以便維護行業企業的利益。
該人士表示,從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所有的項目都處在中止的狀態。從統計數據來看,機電商會涉及了數十億美元的損失,主要包括電信、水泥生産線、鐵路建設等行業,具體包括中興、華為、中建材等企業。
“我們當然是希望能夠維護企業的利益,但相當數量的項目是進行到一半,既不清楚是否因為打仗破損,也不清楚自然銹損造成的損失,以及目前治安的狀況。”該人士説,“有的企業委託了當地的看管人,可是現在大多數中間人都已經聯絡不上了。”
比如,一個建了一半的水泥半拉子工程帶來的損失可能包括,施工機械器具、原材料、工地旁邊的相關設備。
長久以來,利比亞實行單一國營經濟,由於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曾一度富甲非洲。上世紀90年代初,由於受到洛克比問題和聯合國制裁的影響,經濟下滑。2003年開始,利比亞開始推行經濟改革,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改善投資環境。
“2008年,利比亞一躍進入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項目前三名。”張湘對本報記者表示,但目前企業通過各種途徑打聽到的消息顯示,即使恢復和平,項目保留下來的可能性也不大,對前景也不太樂觀。
“利比亞局勢動蕩之初,我們公佈了一個基於項目的簽約金額,但這不等於實際損失的情況。”他説,“由於對外承包簽約工期都是分若干年份來完成,而且標書各不相同。簽約金額不等於在動髮發生時已投入的資金,也不等於實際項目的損失,相當複雜。現在企業自己的統計都很難,我們這裡就更不清楚了。”
中資企業佈局
中交集團是走進利比亞的大戶,2009年4月,中交集團與利比亞行政發展中心簽署了5000套住房及相關基礎設施項目設計施工總承包合同,總金額約合10.5億美元。
該項目位於利比亞第二大城市班加西以南40公里。
該集團2008年初進入利比亞工程承包市場,其簽署的項目還包括房建及城市道路網建設。
對於企業可能受到的損失,杜勝熙表示,在工程進行前,中交集團已經投了工程保險,但對因戰亂造成的損失是否能夠獲得索賠,賠償額度有多大,中交集團依然處於觀望態度。
“目前我們能做的是將在利比亞期間的採購清單、工程完成量表、墊付資金清單等前期材料準備好,為以後索賠作準備。”杜勝熙表示,希望利比亞局勢穩定後原有合同能夠繼續得到履行。
事實上,自今年2月以來,動蕩的利比亞局勢已經給我國出口企業造成了損失,其中包括在當地的項目停工以及人員撤離。
其中,葛洲壩集團作為利比亞事件理賠首個受益的中國企業,已經于3月18日獲得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首次賠款1.62億元人民幣。
官方信息顯示,葛洲壩集團在利比亞承建的是7300套住房建設項目,合同總金額55.44億元,工程于2009年開工,在利比亞局勢發生動蕩後暫時中止。
公開資料顯示,2009年3月,該集團還與利比亞方面草簽了一處舊城改造項目合同,對位於的黎波裏西南部兩個區塊的基礎設施進行勘測、評估、規劃、設計和施工。
今年4月,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也獲得了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支付的利比亞房建項目4465.09萬元的首筆保險預賠款。
半拉子還是重建?
本報記者獲悉,就在上周,機電商會剛剛組織企業進行了“後卡扎菲時期”行業佈局的內部交流,主要討論老項目處理以及面對突發情況企業下一步的戰略部署。
從企業反映的情況來看,一方面是沒有底,利比亞市場短期內很難進去了。另一方面是,企業擔心如果卡扎菲政府倒臺,新政府對於之前工程的欠款是否能夠拿到。
有關專家表示,因為中國企業在利比亞承包的多是基礎設施建設等政府項目,所以將來無論誰接掌政權,按照國際慣例當政者都有義務賠償這筆債務。
企業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如果之前的項目需要重建,如何評估那些半拉子工程。
知情人士指出,如果戰爭結束了,任何政府都會需要進行重建的,而且首先都會從電力、通信、水泥這些行業入手的。那麼如果評估下來,原有項目損毀過於嚴重,就應該放棄;如果保留相對較好,雙方又有意願接著做,由於合同主體變更,也需要與新政府做一些合同的調整。
“是否介入的關鍵是,老的項目欠款得核算清楚。”上述人士指出。
動蕩的國際局勢是否會影響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戰略?
杜勝熙表示,他們“走出去”的步伐不會因為這次利比亞事件而停止或減慢,“但這次事件卻可以提供給我們可借鑒的經驗和教訓,讓我們學會更好地防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