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面對輿論對龐大的地方政府性債務償還能力的質疑,財政部昨天(15日)下午回應稱,從審計結果看,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但也要看到,部分地區和行業償債能力弱,存在風險隱患。
地方政府債券首次"流標"
近期,圍繞各省市自治區的地方性融資平臺,各種數據和議論滿天飛。而與此相關的兩則消息,更增添了人們的憂慮:
其一,7月11日,年內首批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認購需求不足導致票面利率上行。其中,3年期品種出現部分流標,這是2010年地方債合併發行以來首次出現流標;其二,繼審計署強調地方政府債務數據可靠後,央行也對日前部分機構和學者推測地方政府性債務達14萬億元進行了回應,稱其測算方法和結論都是錯誤的,並指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的風險可控。
賈康:地方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地方政府鉅額債務從何而來?這其中到底蘊含著多大風險?我們應當怎樣看待和應對?昨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在接受新聞縱橫值班編輯何源採訪時説:
巴曙松:現在的債務總量、結構和償還情況已經非常清楚了。而按照統計的數據來看,中國的財務狀況非常良好,地方政府除了土地收入之外,還有股權、資源、手裏還有大量的已經盈利的基礎設施。所以綜合看地方政府的資産負債表的話,從全國來看,即使把所有的債務加起來,依然處於一個合理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