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8月8日,中國評級機構大公國際給予鐵道部AAA主體信用級別。而在此前,大公國際給予中國本幣的評級是AA+,低於鐵道部的評級。
面對外界的質疑,大公國際的回應是:鐵道部擁有大規模的優質資産,經營性現金流呈持續增長趨勢,發展前景很好,且具有國家信用特性,償債能力極強。
而與此同時,兩則消息卻與大公國際的評級形成鮮明的對照。一是7月21日鐵道部剛剛發行的200億元一年期高信用等級短期融資券,實際只發行了187.3億元,等於出現了流標;二是截至今年6月底,鐵道部總負債達到2.09萬億元,較一季度末的1.98萬億元進一步上升,資産負債率也達到了58.54%。
前一組數據表明,投資者對鐵道部的信用産生了懷疑,因為,鐵道部作為三傢具備直接向市場公開發行債券的“特權部門”之一,從2006年以來還從未出現過債券發行流標的現象。在後一組數據中,雖然鐵道部的資産負債率沒有突破國際公認的75%債務上限,但是從近幾年來鐵道部的負債和資産負債率上升速度以及盈利能力來看,58.54%的資産負債率並不是一個可以信賴的優質數據。
信用評級不僅要看被評單位的財務數據、資産負債情況、業務增長狀況等,還要看其可持續發展能力、償還債務能力以及社會形象。如果數據上的資産狀況較好、業務增長也不錯,但盈利能力不強、社會形象不佳,同樣不具備良好的社會信用,不應該得到較高的信用評級。
就鐵道部而言,僅從數據和資産等情況來看,給予AAA評級似乎不存在問題。但是,從外在形象及投資者對鐵道部的信任程度來看,AAA評級顯然言過其實。至少在目前的狀況下,鐵道部不應該獲得如此高的評級,因為種種負面新聞特別是甬溫動車事故的發生,已讓鐵道部的社會形象和信用形象跌入歷史低谷,也讓鐵道部的經營和盈利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而且,即便鐵道部具有國家信用背景,在遭遇債務危機時政府會出手相救,也不代表鐵道部本身是一個值得投資者信任的部門,可以獲得AAA級這樣最高等級的信用評級。因為如果這個理由成立的話,大公國際就不該對中國本幣的評級降級。道理很簡單,既然鐵道部出險政府都不會“見死不救”,更何況政府自身呢?所以,筆者認為,大公國際給鐵道部的信用評級及理由難有説服力,投資者須謹慎看待,悉心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