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美報告稱美國消費金額僅1.2%落入中國囊中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2日 19: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環球網實習記者趙小俠報道據美國“Consumerist”網站8月11日報道,儘管許多媒體大肆宣傳“中國製造”充斥美國貨架、中國貨物佔領美國消費市場,但美國聯邦儲備銀行舊金山分行的一項報告表明,在美國的消費開支中實際上只有1.2%的份額落入中國囊中。

  報告稱,美國服務業消費約佔總消費金額的67%,其中96%的服務業完全是“美國製造”。美國用於耐用商品的消費僅佔總額的10%,其中,美國耐用商品的生産仍佔據主導地位,達到66%,中國只佔12%。更能説明問題的是,美國購物者在海外製造的商品或者服務方面的消費約佔總額的11.5%,36%的份額花在例如美國企業和工人以運輸、批發和零售活動的過程中。

  報道最後分析指出,美國購買“中國製造”商品的花費僅佔消費總額的2.7%,而美國人在這些商品上的實際開支僅為1.2%。也就是説,如果美國人花了1美元購買“中國製造”玩具,其中有55美分落入美國公司的囊中。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8月10日報道中同樣指出,“中國製造”在美國消費總額比例如此之小,這“既是好消息,也是壞消息”。好的是在美國政治爭論中如此可怕的“中國威脅論”言過其實。中國出口産品在美國消費總量中所佔的比例或許增長迅速,但在總額中仍微不足道。美國員工和企業也從中獲得了相當大的好處。從經濟學角度看,“中國製造”所佔份額很小還有一個好處,這意味著中國通脹對推高美國商品價格的影響有限。

  糟糕的是,有人以為人民幣升值可以為美國製造商在本土市場上創造更大空間———這一空間已經飽和了———這種希望似乎更不可靠了。如果“中國製造”的進口商品的大部分成本實際上已經貢獻給了美國員工和企業,那麼人民幣升值僅會對美國製造商的競爭力産生有限的影響。

  評論人士指出,這份報告應當被視作是“認為美國被中國掏空”這種觀點的“解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