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文化遺産如何被企業售賣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2日 15: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舜網-濟南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誰在售賣文化?誰在消費文化?中國五千年曆史文化猶如企業的溫床和極具生命力的土壤,孕育和滋生了一個又一個長久不衰的百年品牌。不過,也有一些企業將文化遺産作為急功資本,大肆宣傳、過度包裝,來謀取營銷利潤,反而因為品牌底蘊和企業實力的不足,短暫的曇花過後,盡顯衰落和潰敗。

  近期被炒得沸沸颺颺的涪陵榨菜令企業甚是撓頭。本來莫須有的罪名從天而降,沒想到2007年希望作為涪陵城市文化名片的一款産品,沉寂了四年以後,一夜之間竟然成為公眾視線的焦點。千元榨菜是文化消費,還是營銷炒作?對於涪陵人來説可能有些委屈,用重慶一位領導的話來説,涪陵榨菜不是一個企業的産品,而是涪陵人的符號,是重慶及四川人民的情結。那麼,這個深具文化底蘊和文化寄託的品牌到底錯在什麼地方了?

  可以肯定,一些飽含歷史的老字號品牌因獨具文化積澱而煥發出新的活力,如同仁堂、全聚德、茅臺等。實際上,承載深遠歷史底蘊及傳承經典與創新的製作工藝,文化已成為老品牌的靈魂所在,是企業長生不老的核心凝聚力和生命源泉。

  反過來看,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熱潮,一些新品牌在發展道路上不得不遭遇營銷快節奏時代。這時,地域、人文文化甚而淪為變相的售賣工具,乃至於有些企業直接拿文化、拿名人、拿政府支持來進行“販賣”。為了短期利益而罔顧質量、管理等的同步並進,最終對企業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而對於本文提到的看似不起眼的涪陵榨菜,卻是傳承自清光緒1898年,以過百年的文化及工藝申請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一直是被交口稱讚的中華美食佐菜,被多位國家領導人視察,甚至曾被楊利偉攜帶一同登上神舟五號。然而,在品牌積澱上雖有著和同仁堂、全聚德一樣的歷史底蘊和文化,有著深厚的消費情結,卻一直沒有被市場和消費者“登大堂,入內室”,放在一個應有的品牌心理位置上。歸根結底,是因為在品牌的打造上欠缺了一些。另外,涪陵榨菜作為國內行業龍頭企業,擁有國內多項專利和國際、國內僅有的領先生産技術,當然不至於冒進和大肆販賣文化。那麼,涪陵榨菜事件其實錯在兩方面。第一,是沒有將榨菜文化很好地挖掘,讓大眾認知,以豐富品牌內涵和品牌精神。這也是很多國內企業當前在品牌營銷上面臨的課題。第二,是文化在産品上的失當應用。天價,在品牌不足以支撐的情況下是自傷其身。當然,老百姓是公然不支持天價的,更希望看到的是品牌親民,更希望看到的是百年的品牌,百年的誠信,這才是文化的根源。

  譬如,1937年,兩位猶太弟兄創辦的麥當勞作為全球最大的以經營漢堡包為主的速食公司,以其貌不揚的“漢堡包”而行銷全世界,其實質在於文化經營上的成功。1999年茅臺率先提出“賣酒賣文化”的理念,在中國白酒行業掀起了一股文化酒的浪潮,借此夯實了茅臺的國酒地位;而北京全聚德聚合文化捆綁多品牌結構,在眾多老字號焦頭爛額時,早在2007年就已A股上市。

  所以,烏江涪陵榨菜作為涪陵區乃至重慶市農村經濟中産銷規模最大、輻射帶動能力最強的支柱産業、優勢産業,文化價值對於提升品牌勢能極為重要。而從文化營銷的戰略上不斷豐富品牌文化內涵;在生産工藝和質量把控上不斷研發;在銷售經營過程中永遠把持誠信,親近於民,實惠於民,才是地域文化遺産對品牌發展的真經,也是國內其他企業的前車之鑒。 (肖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