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CPI創新高國際市場動蕩 成本上漲倒逼企業轉型升級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1日 07: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原材料價格和勞動力成本的上漲,給企業帶來新的盈利壓力。

  ●企業內外部成本壓力加大,解決之道在於産業升級,通過投資來提高資本構成的比例和相關産品的升級換代,加快發展方式的轉變。

  當前國際金融市場出現急劇動蕩,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上升,中國經濟也受波及。7月份CPI創出37個月新高,原材料價格和勞動力成本的上漲,給企業帶來新的盈利壓力。面對變化莫測的經濟環境,“中國製造”該如何應對,特別是那些勞動密集型企業如何生存發展?記者實地採訪的答案是: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企業轉型升級,刻不容緩。

  勞動力成本上升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趨勢

  7月份CPI達到6.5%,創下37個月來新高,企業的外部成本壓力沒有減少的跡象,再加上以勞動力成本為代表的內部成本持續攀升,我國製造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産業面臨嚴峻的“內憂外患”。

  總部設在廣東佛山南莊的雅士高夫陶瓷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産高檔建築瓷磚的企業。董事長陳彥斌表示,勞動力成本上升對企業造成的壓力與日俱增,對比兩年前,目前一般員工的平均工資基本都有20%—30%以上的增長。

  “目前企業一線員工的工資在2000元左右,加上各種福利及加班費,一些幹得好的技術工一個月不會低於3000元。”陳彥斌説,“搬運工可能是企業最累的工種,10年前搬運工的月工資為1000元左右,而現在這個崗位工資已經開到3000多元,而且還越來越難招到合適的人。”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勞動密集型企業眼下所遇到的用工難題,並非單一的人力資源問題,而是生産成本漲價、人力成本增加、社會保障水平提高以及員工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共同造成的。

  上海松江區一家床上用品生産企業有員工2000多人,主要為外來務工者。“原本企業只是交外來勞動力保險,成本低,而現在改成和上海市區一樣的社會保障制度,用工成本就上去了。”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企業裏沒有技術含量的工種,一般每月工資都在2000—2500元。如果給員工加“三金”,企業給員工2000元,還要額外再交給社保800—900元。

  “勞動力成本上升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趨勢,今後這個趨勢會越來越明顯。”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劉姝威對本報記者説。

  附加值低的大路貨將難以為繼,逼迫企業産品走向高端

  面對勞動力成本持續增加,原材料、能源等各種成本普遍上漲,很多勞動密集型企業都面臨著漲工資的壓力。

  “如果加工資,就必須提高售價,産品不好買。另外,漲了工資之後,按照現行增值稅,就會導致企業增值稅稅負率大幅度提高。”上海某家紡企業負責人説,該企業的産品全部內銷,由於是基礎消費品,價格彈性系數不敏感,所以通貨膨脹對他們影響不大。目前,只要控制好價格與銷售量的關係,還是可以應對勞動力成本的增加。但如果再持續增加成本(包括生産資料、勞動力等多方面),這類企業真的要出現“倒閉潮”了。

  對此,陳彥斌表示,企業如果還繼續生産附加值低的大路貨,是難以為繼的,所以這逼迫他的産品走向高端,通過高附加值來攤銷高成本。同時,他不得不認真考慮實現機械化、半自動化生産,減少一線工人的數量,以節約成本。“比如現在企業增加大量叉車,實現搬運的半自動化了,相當於勞動強度減少一半。目前,我們只在叉車不能作業的區間才需要搬運工,這樣對搬運工需求量也就少了。”他説。

  一般而言,勞動年齡人口增量減少伴隨高速經濟增長,會共同導致普通勞動力的短缺從而工資上漲,也就是常説的“劉易斯拐點”。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認為,勞動力價格上漲是2003年以來的大趨勢。他預計,“人口紅利”在“十二五”末或將迎來拐點。不但以技師、技工為代表的中高級勞動力供給不足的局面仍將持續,而且一般素質的勞動力也將出現供給不足的情況。也就是説,不管勞動密集型企業願不願意,轉型已是必然趨勢。

  必須加快産業轉型升級,否則“中國製造”將失去競爭力

  有專家分析認為,在新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前,我國的傳統製造業尤其是勞動力密集型企業,要加快向技術密集型轉型,沿海發達地區曾引以自豪的來料加工的模式已經不合時宜。若走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老路,中國製造將失去競爭力。

  劉姝威説:“現在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非上市公司,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最大的問題就是研發不足。生産成本的快速上漲,會逼著企業走創新的路子,擴大研發投入。上升的勞動力成本一定要通過技術創新去消化。”

  那麼,我們企業研發差在哪兒呢?

  以同是百年企業的上海家化和寶潔公司相比,寶潔公司每年的研發投入在20億美元以上,上海家化每年的研發費用不足1億元人民幣。“經營規模的差距不可怕,關鍵是適合消費者需求的新産品研發是否存在差距,成功的研發成果能夠迅速地縮短經營規模的差距,並有效抵消勞動力成本的上漲。”劉姝威説。

  蔡昉則認為,企業內外部成本壓力加大,解決之道在於産業升級,通過投資來提高資本構成的比例和相關産品的升級換代,加快生産方式的轉變。

  如果從更廣闊的範圍看,“勞動力成本上升有利於縮小貧富差距,擴大消費。”劉姝威説,“消費能力提升了,企業的創新産品也就有了更廣闊的出路,這本身就是一個良性循環。” 記者 熊建 李剛 沈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