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停發2年IDC牌照有望重新發放 泡沫危險加大或步ISP後塵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0日 09: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證券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來自清科的數據顯示,僅在2011年第一季度,中國互聯網的投資金額就接近7億美金,幾乎是2010全年互聯網投資金額的總和。放眼望去,地鐵裏隨處可見團購網站的巨幅廣告,電視黃金時段更是充斥著明星們為互聯網搖旗吶喊的畫面。就連耄耋老人都知道“織圍脖”,加上SNS、視頻網站、分類信息門戶和網頁遊戲的添磚加瓦,互聯網呈現一片繁榮景象,甚至在房地産領域流通的“熱錢”也逐漸轉向互聯網。雖有業內人士認為,繁榮背後存在泡沫風險,但以微博、團購為代表的新興互聯網産品也確實大大影響了中國4億多網民的生活方式。

  IDC牌照有望再度發放

  “熱錢”加速了中國互聯網的繁榮發展,而互聯網的發展也加大了對互聯網基礎應用服務的需求。隨著已經停止辦理2年的IDC(互聯網數據中心)牌照有望重新發放消息的傳出,有業內人士預測,IDC産業將迎來新一輪的井噴式增長和又一個“春天”。

  回首過去十幾年互聯網産業的發展,每一次熱潮都為IDC産業注入了一味“強心劑”。1997年前後,隨著新浪、網易等中國首批門戶網站的崛起,以中國萬網為代表的第一批提供域名註冊、虛擬主機等業務的民營IDC企業得以發展壯大。2005年,隨著互聯網經濟的回暖,尤其是WEB2.0、視頻、網絡遊戲、電子商務引起的新一輪互聯網熱潮,使得IDC業務再度爆發,以主機租用和服務器託管業務為主的數據中心開始大量涌現。

  有數據顯示,截止到2009年,中國企業應用IDC服務的數量為51.9萬多個,預計到2012年將達到54萬;全國IDC機房375個,企業自建機房2700多個,區域性的本地機房24000多個,而伴隨著企業對互聯網基礎應用服務的需求激增,這個數量還將持續增加。

  剛性需求為IDC企業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從上述數據不難看出,IDC基礎服務單位總數龐大,但大多數還停留在小型的數據中心和微型機房,並不具備滿足新興互聯網企業快速發展的特性。

  以團購網站為例,一家立足本地的團購網站可能需要在短期內迅速擴張到全國發展。或者,如果網站推出一款特價熱門團購産品,訪問量有可能在某一時段激增,這些都要求IDC必須具備快速擴容和資源整合的能力,使數據中心更具彈性與靈活性,同時對網絡的帶寬、存儲的容量、計算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雲計算被普遍認為是解決這些IDC傳統問題的靈藥。但正如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理事長陳正清先生所説:“雲計算絕不是買幾台機器,買幾臺設備,上幾個服務器和虛擬化系統就可以完成的。”

  IDC泡沫隱憂依舊存在

  沒有強大的技術支撐和運營能力,“雲計算”只能成為空中樓閣。在國內,像華為、阿裏巴巴集團等擁有強大技術和資金實力的企業都在進行公有雲的研發;但在IDC領域,目前只有阿裏巴巴集團旗下的中國萬網等少數企業推出了相關的雲計算解決方案。

  不過,大量企業正在跟風加入到IDC行業的這次掘金浪潮之中,為了快速提升業務能力而盲目加大硬體投入,大量“燒錢”購買服務器,通過拼價格、拼硬體、拼規模來搶市場,正在醞釀成新一輪的惡性競爭和大量的資源浪費。

  對此,業內人士也不無擔憂地表示,跟風建設、資源浪費,最終帶來的並不一定是利益的“蛋糕”,而是自釀的“苦果”。回首當年各路好漢逐鹿窄帶互聯網的情景,人們仍記憶猶新。那時,商業互聯網剛剛興起,中國ISP蜂擁而起,不計成本購買設備、鋪網點,雖然啟蒙了中國第一代的互聯網用戶,可時至今日,又有幾家ISP能夠堅持到底?大多都黯然退場,成為歷史的車轍。這些教訓,足以為那些正躍躍欲試加入IDC掘金大軍的企業敲響警鐘。

  IDC行業的“春天”並非人人都能抓住,其對企業的技術研發實力、資源整合能力以及增值服務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只想靠單純的硬體投入來分一杯羹,則很可能成為互聯網行業的又一個“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