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經濟觀察:中國在美歐主權債務危機中堅定匯改方向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9日 20: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本週一較上一個交易日大升一百多個基點,升至匯改以來的歷史新高位,儘管週二有所回落。北京的金融分析人士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認為,這表明在美歐主權債務危機和美歐經濟二次衰退的威脅中,中國依然堅定匯改方向。

  這些分析人士同時表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走高態勢,並不意味著人民幣已經進入加快升值軌道,人民幣匯率只不過是更加追隨市場波動,更趨反映真實的金融和經濟狀況

  週一,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4305,較上週五大幅走升146個基點。在美元因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史上首被下調而承壓的情況下,人民幣中間價大幅上漲引發市場對中國匯率改革可能有變的疑慮。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向松祚告訴記者,美國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推出可能性日益升高,也不斷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中國應堅決維持匯率的基本穩定,有升有降。

  中國人民銀行于2005年宣佈廢除原來單一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改為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2008年下半年,由於美國次貸危機演變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人民幣重新盯住美元。2010年6月起,人民幣匯率改革重啟。

  中國的“十二五”(2011年至2015年)規劃綱要提出,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推進外匯管理體制改革,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曹紅輝表示,美國債務危機和信用評級首度下調使得美元進一步走低,而且美元疲弱的趨勢可能會長期存在,中國也將因此面臨更為嚴峻的輸入型通脹壓力。但近年的實踐表明,如果人民幣不升值到合理水平,又將同樣面臨同樣嚴峻的通脹壓力。可以説,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面臨的這種宏觀上兩難局面都難以改觀。

  9日公佈的月度經濟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6.5%,創37個月新高,另外,環比亦上漲0.5%。

  曹紅輝説,當前,全球主要貨幣幾乎均對美元升值,人民幣也不可能逆向波動,如短期內美元大幅疲軟,人民幣升值速度可能加快,但從長期看,人民幣升值速率應該不會太快。

  最近三周,人民幣對美元已經連破6.46、6.45、6.44三道關口,目前接近6.43。

  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正彥表示,擴大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幅度是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可能説明中國在匯率政策方面將有所調整,包括進一步削弱人民幣與美元的關係。

  “隨著本身的日益強大,人民幣應儘量減少隨美元起舞的情況。”潘正彥説。

  以目前的情況和趨勢評估,中國仍然不會採取自由浮動的人民幣匯率機制,因為至少人民幣利率還沒有市場化,一旦匯率自由浮動,會迅速形成對利率定價的衝擊。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人民幣匯率不會實現自由浮動。“人民幣國際化不是一廂情願的,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目前正處於過渡時期,應該尋求一個過度機制,漸進推進”。

  儘管當前世界經濟因歐美經濟拖累而存在著二次下行的風險,但此時的世界經濟形勢與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暴發時不同,中國並不需要再採取兩年前那樣的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結構金融研究室主任殷劍峰表示,在輸入性通脹加劇的形勢下,人民幣匯率應該更富有彈性,同時央行應停止購匯。在當前多變的世界金融和經濟形勢下,中國不能再增加以美元為主的外匯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