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社科院:我國城鎮貧困人口約5000萬人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4日 13: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燕趙都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報北京消息 (記者程福俊)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2011中國城市發展報告》發佈會暨城市民生高層論壇”8月 3日在北京舉行。藍皮書指出,到2009年我國城市中等收入階層規模已達2.3億人,佔城市人口的37%左右。

  ■十年間我國城市中等收入階層年均增長3.8%

  藍皮書説,2000年到2009年的十年間我國城市中等收入階層的規模年均增長3.8%。北京和上海的中等收入階層規模較大,分別達到了46%和38%,但並不意味著大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較高,中等收入階層的規模就一定大。根據藍皮書預測,從2010年到2025年我國城市中等收入階層規模將以每年2.3%的速度擴大,到2020年將接近47%左右,在2023年前後可能要突破50%,在2019年城市中等收入階層的比重可能首次超過城市中低收入階層的比重,即所謂“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社會結構將首次出現。

  ■城鎮貧困人口數是低保標準和受保人數的兩倍

  藍皮書説,按照2010年《中國統計年鑒》數據,中國截止2009年底的城鎮人口數為62186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175元。基於統計數據測算,中國目前城市合理的貧困線大約在人均年收入7500-8500元之間,貧困人口數大約為5000萬人,是目前低保標準和受保人數的2倍左右。

  受到區域經濟差異的影響,其中東部地區貧困人口比重最低,東北地區和西部地區貧困人口比重較高。享受低保的絕對貧困人口在東北地區所佔比例最高,約6.34%;其次是西部地區,為5.91%;再其次是中部地區,為5.12%;東部地區最低,僅佔1.28%。可見,經濟越發達的地區,絕對貧困人口越少。結合比例法估算,東部地區城鎮貧困人口大約756萬人,中部1657萬人,西部1717萬人,東北地區845萬人。

  ■中國城市民生面臨八大難題

  藍皮書指出,當前中國城市民生面臨八大難題,即農民工市民化進程緩慢、城市住房價格上漲過快、大城市交通擁堵現象嚴峻、城市社會養老準備不足、城市貧困問題日益突出、城市義務教育發展差距過大、城市社區醫療服務發展滯後、城市人居環境面臨重大挑戰。

  藍皮書認為,經過“十一五”時期的發展,我國社會生産力快速增長,綜合國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有較大改善,但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大、城鄉發展不平衡、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完備等問題日顯突出和嚴重,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長期平穩發展的重大因素,也成為人民群眾急盼解決的問題。“十二五”期間所處的特定階段及其特徵,決定了更加關注民生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為重要和緊迫。因此,“十二五”期間將是保障和改善城市民生的一個關鍵時期,必須從中國經濟社會健康持續協調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堅持“發展為基,民富為本,四保五化,幸福和諧”的城市民生保障基本思路,建立以民生為導向的行政管理制度,構建有利於改善民生的公共財政制度,著力推進“業有所就”的就業與培訓工作、“勞有所得”的勞動合同與工資管理、“老有所養”的社會保險工作、“住有所居”的保障房建設工作、“居有所宜”的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工作、“學有所教”的各類教育工作、“病有所醫”的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工作。

  ■絕大多數城市民生建設處於中低水平

  藍皮書指出,“十一五”期間,我國城市建設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但目前中國城市民生建設的總體格局仍然呈現出典型的“中間大、兩頭小”的特徵,民生建設處於中低水平的城市仍然佔絕大多數。

  藍皮書説,2010年中國不同區域、不同等級、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城市呈現出欣欣向榮、競相發展、百花齊放的良好態勢。城市科學發展指數綜合排名前10位的城市依次為:深圳、北京、上海、廣州、東營、蘇州、青島、無錫、天津、杭州,全部由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三大城市群包攬。從綜合實力看,東部地區城市特別是三大城市群仍然是當前中國城市發展最為成熟和發展水平相對較高的區域,在全國城市科學發展的總體格局中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