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美債危機塵埃落定 美國依然有結構性的問題待解決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4日 06: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21世紀經濟報道 江瑋 葉慧玨 北京、上海報道

  核心提示:美前商務部副部長雷文凱表示華盛頓方面還有工作要做,很多結構性問題未解決。

  8月2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法案,美國債務危機告一段落。然而,艱難達成的提高債務上限協議並非一勞永逸的方案,評級機構穆迪和惠譽雖宣佈維持美國AAA主權信用評級,但下調的可能性在未來依然存在。

  “被降級的可能性向華盛頓傳遞了一個強烈的信號,即華盛頓方面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因為他們沒有解決很多結構性的問題。”8月3日,美國前商務部副部長、前駐新加坡大使雷文凱(Franklin Lavin)在北京對記者表示。

  美國或將面臨希臘的困境

  雷文凱認為,美國國會就債務上限問題達成一致避免債務違約是個好消息,但這並未解決美國的結構性問題,美國如何在收入和支出之間尋找平衡依然是一個挑戰。他舉例説,美國的退休、醫療和社會保障這些項目耗資巨大,尤其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二三十年後,美國是否還有足夠的財力為各種支出買單,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美國經濟學家、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程致宇(Patrick Chovanec)也表達了相同的擔憂。他曾經是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約翰博納早年的助手,也經歷過關於預算的談判。

  “美國現在償還債務的能力毋庸置疑,但十年、二十年之後呢?”程致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政商界的人都在擔心,如果收入和支出的差距繼續擴大,有一天會發現情況難以為繼,面臨希臘那樣的狀況。

  債券購買發生轉移

  儘管美債危機在世界範圍內造成了不確定性,但美債仍被許多市場視為“安全港”,他們仍在持續買進美債。

  美國經濟學家和投資家Neil George認為,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國內和國外的銀行系統手裏,這些債券持有人對於核心資本投資和抵押品設置並沒有太多選擇餘地。

  長期來看,Neil George預計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券的收益率將上升。“一方面,這反映了美元市場不斷上行的通脹壓力;另一方面,這使得對於其他市場債券的需求增高——這些債券包括了跨國公司債券以及新興市場國家主權債券”,Neil George指出,“美國將繼續在全球資本市場中漸漸喪失影響力,而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將繼續證明,他們是更加值得信賴的債務人,他們將在全球資本市場尤其是全球債券市場中擁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

  事實上,早在美國和歐元區某些國家因為債務問題而舉步維艱之前,許多機構已開始逐漸持有更多的公司債券和其他國家政府債券,包括很多新興市場國家的國債(當然包括中國國債)。Neil George認為,儘管評級機構的觀點如此滯後,但這種債券購買轉移趨勢“已開始了很多年”,“機敏的投資者們早就慢慢認清一個現實:那些生産大國的風險比消費大國少許多。”

  對中國的鏡鑒

  “金磚四國”概念之父、高盛資産管理部門吉姆奧尼爾也預言,“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會逃離傳統的標桿市場”。他認為這對於金磚四國的投資而言是一個好消息。

  “對於美國的債主尤其中國來説,債務上限協議達成是好事。”程致宇表示。他分析説,雖然美國債務上限協議沒有體現增加收入來源的部分,但它解決了削減開支的問題,這意味著美國財政情況將表現得較為強勁,它償還債務的能力也得以加強。

  雷文凱也認為這份協議雖不甚完美,但它對美國經濟復蘇將起積極作用。“它提升了投資者的信心,市場對此也會呈現積極反應。”

  這種局面也將使中國受益。“如果美國經濟得以改善,中國也將受益,因為美國對中國出口有強烈的需求。”雷文凱説。

  作為美國政府債券最大海外持有者,中國在這場美債危機中無法袖手旁觀,違約可能一度讓中國面臨財富縮水的危險。經此一役,國內關於外匯儲備多元化的呼聲越來越強烈。

  而奧尼爾的觀點更為寬廣,他説,“中國應繼續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些能決定這個國家自己未來的事情。美國債務危機只不過是提供了一個新的例證來説明,中國必須聚焦于國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