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保障房質量如何能夠保障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3日 14: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融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保障房質量問題,近期頻頻曝光。

  最近一例是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最大拆遷安置小區——龍安商貿小區。媒體報道,自去年底以來,50多戶居民的房屋陸續出現承重梁、屋面、外墻裂縫和滲水等現象,部分住戶甚至出現樓板踩穿、房屋沉降等嚴重現象。安居房變成“鬧心房”,不少人有家難宿,頂著酷暑借住在外。

  這絕不是個例。此前,全國各地不少保障房出現了質量問題。比如北京的“明悅灣”保障房項目,2010年出現多棟“樓歪歪”,最終不得不拆除重建;廣西廉租房工程被曝光使用“瘦身鋼筋”;包頭最大的棚戶區“民馨家園”改造項目,今年初也出現了500多套墻皮起砂脫落現象。

  今年有1000萬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任務,這既是經濟任務,又是政治任務。按照要求,各地必須在11月末以前全部開工,其中,主體結構完工的要佔1/3以上,確保年內基本建成400萬套以上。而“十二五”期間,全國將建設3600萬套保障房。如此大規模的保障房建設,對改善民生,化解當前房地産市場存在的諸多矛盾,顯然具有重大意義。但是,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各地迅速開工,頗有“大幹快上”的意味,此時,保障房質量問題尤其值得高度關注。

  造成保障房質量差的原因之一,在於低成本建設中的“跑冒滴漏”。此前的一份數據顯示,2011年準備建設的1000萬套保障性安居工程,是按照每套住房60平方米的面積計算的,住建部計算總投入需要1.3萬億元,折合每平方米的成本僅為2166元。而這樣的成本,包含了稅費、土地成本和資金成本等。低成本投入,讓不少參與企業僅能獲得微薄利潤,容易出現偷工減料的現象。有業內人士就直言,保障房建設利潤偏低,企業缺乏建設的積極性,容易出現預算不足、投入過低情況。此前廣西壯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通報的檢查情況顯示,部分保障性住房質量情況堪憂,其中,建築材料出現質量問題成為本次督查中發現的重要問題之一。這也是為什麼廣西曾出現“瘦身鋼筋”的問題。

  另一個原因是,短時間內要求完成任務,這容易造成趕工期、求速度的結果。保障房建設任務繁重,為了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不少項目不排除匆忙上馬的可能,甚至有業內人士説“邊開工邊辦手續”。在這樣的情況下,工程管理制度缺乏、監理人員不到位等問題時有發生,帶來的結果就是,只顧眼前、不及長遠,只重速度、不顧質量。

  保障房關係房地産調控全局,其質量問題牽涉面極廣,在這個問題上如果有絲毫懈怠,受損的不僅僅是群眾生命財産,更是各級政府的形象。此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曾特別強調,所謂質量,就是從設計、施工、監理到驗收都要堅持“質量第一”的理念,要確保每根鋼筋的使用、每塊混凝土的澆注、每個門窗的安裝都要達到安全要求。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河北省石家莊考察時也指出,各地都要儘快制定落實保障房質量監管辦法,在設計、建材、施工等各個環節上嚴格把關,對存在的問題、隱患發現一起,整改一起。

  面對各地仍然不斷曝光的質量堪憂問題,當務之急是如何從根子上解決。從目前各有關部門的行動看,一是出臺了系列法規;二是納入地方考核,建立約談制度。如在地方政府層面,長春市下發了《關於加強保障性住房和回遷房工程質量管理的通知》,對保障房質量控制鏈條上的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環節逐一提出約束性要求;湖北省與安徽省也各自出臺了保障房質量管理辦法及建設導則。國家相關部委層面,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發了《關於加強保障性安居工程質量管理的通知》,將保障性安居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納入地方任務考核,並將對發生質量問題的市縣主管部門負責人進行約談。

  這些規定能否真正落實到位,其關鍵在於人,而實際上,除了上述“軟約束”外,更應通過立法建立“硬約束”,以此來保障保障房質量。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就曾有全國人大代表建議,通過立法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設與管理,為保障房保駕護航。可能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行“質量終身責任制”,才能對相關責任人真正有制度約束。

  剛剛發生不久的動車追尾事故,已經觸動了國人脆弱的神經,其背後暴露的積弊之多,令人動容。其中,高速飛奔的發展步伐,在帶來巨大變化的同時,也埋下了深深的隱患。對於質量問題頻頻的保障房,這何嘗不是一個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