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200元“沉香”榨菜,398元“超高端”啤酒,118.8元“限量版”礦泉水……“天價”食品頻頻出現,引起不少消費者的關注。業內人士認為,天價食品並不一定物有所值,更多只是商家的營銷策略和商業炒作。(7月30日《北京晨報》)
天價食品的經常出現,這是有錢人的“專屬”,卻是老百姓的“痛”。
天價食品的背後蘊藏著老百姓的“心頭之痛”———食品安全的“痛”。當瘦肉精、塑化劑等食品安全事故頻頻衝擊著老百姓脆弱的神經時,“天價食品”只不過是一根加重痛苦的稻草,它耀武揚威地顯現,可老百姓卻只能沉默不言。食品安全本該屬於普羅大眾,卻成為“天價食品”的賣點,更成為富人的專屬。這無論如何是讓公眾難以接受的。
有人説,“天價食品”有違常理。這其實是句廢話,因為人人知道。問題是,監管部門要探究出“天價食品”背後的問題,其癥結究竟出現在哪兒,該如何根治?一邊是“天價食品”不斷顯現,一邊是食品安全仍然陷入曝光———查處———再曝光———再查處的單項循環,如此糾結,自然無法斷絕“天價食品”,相反,只會使“天價食品”越來越瘋狂,更重要的是,會加重社會的斷裂,使老百姓成為只能承受不良食品的群體。其實,老百姓擔憂的並非是“天價食品”的天價,而是那種“天價食品”等同於“安全食品”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