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我相信各家銀行都會有轉表的。”7月25日,一家國有大行授信管理部門負責人向本報記者坦言。他説的“轉表”,是指2010年底商業銀行已經劃轉為一般公司類貸款的平臺貸,有可能重新被界定為平臺貸。
按照監管層此前的説法,截至2010年11月末,全國9.09萬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餘額中,已經有2900家平臺公司對應的2.84萬億貸款已整改為一般商業貸款。
不過,銀監會今年連續兩個季度的現場檢查,有可能讓其中一些暫時逃遁于監管之外的一般公司類貸款重新被轉為平臺類貸款。借用一股份制銀行高層的話説,地方融資平臺貸款“消腫”難。
平臺貸款“消腫”的難易,全繫於如何執行監管標準。
一位地方銀監局人士反映,儘管各地方銀監局監管鬆緊不一,但較去年年底各局上報的平臺貸款全覆蓋類比重高達60%-70%的驚人數據相比,此番地方銀監局要嚴格很多。此外,銀監會不斷更新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名單,有增無減,銀行壓力不言而喻。
此前,某投行在其報告中指出,2011年一季度以來,儘管已有9家銀行壓縮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餘額,但16家主要商業銀行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餘額依然達到2.92萬億。
不過,這一數字尚未獲得監管機構的核實。某地方銀監局人士透露,銀監會有關此輪融資平臺再清查的結果有望7月底出爐,目前各家銀行轉表的具體規模尚無法確定。“之前介入地方融資平臺貸款較深的銀行,可能轉入的規模也會多一些。”上述國有大行人士補充道。
在7月20日銀監會召開的2011年第三次經濟金融形勢通報分析會上,銀監會主席劉明康重申,深入推進平臺貸款風險防控不動搖。“審慎開展與地方政府之間的戰略合作,加強土地抵押貸款管理,切實根據現金流覆蓋情況分類計提風險資本。”
重新界定融資平臺
“光企業法人一條,一些之前列入的政府事業機關、行政中心等融資平臺就得被重新劃進平臺貸。”一家股份制銀行風險管理部老總告訴記者。
一位監管部門人士透露,今年二季度銀監會的現場檢查重點指向“已整改為一般公司類貸款客戶的合規情況”。監管層要求,各銀監局應按季確定平臺統計名單,填報平臺基本情況、風險定性(四覆蓋)結果和退出平臺的時間。
在平臺貸款審批權限統一上收到總行之後,一位北京銀行業資深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二季度銀監會下發的平臺名單,較一季度有所增加。關於平臺貸款的退出,銀監會的高要求與銀行、政府、企業之間的博弈使得整個進程舉步維艱。
這也為已經整改為一般商業貸款的平臺貸被重新要求“回表”埋下伏筆。按照銀監會的要求,這一整改清查工作應于2季度末前完成。
上個月在河北廊坊舉行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監管工作會議上,監管層就再次明確了平臺貸的退出條件,需滿足“1+3”原則。其中,“1”指的是平臺必須是企業法人類平臺,其他一律不算;“3”指的是符合現金流全覆蓋原則、各債權銀行定性一致,以及地方政府相關部門、融資平臺和債權銀行三方簽字原則。
“光企業法人一條,一些之前列入的政府事業機關、行政中心等融資平臺就得被重新劃進平臺貸。”一家股份制銀行風險管理部老總告訴記者,比如地方政府形形色色的土地儲備中心,其性質屬於事業單位,而非企業法人。
這意味著9.09萬億當中已經被劃轉的2.8萬億貸款需要重新認定,也意味著剩下的6.3萬億平臺貸“消腫”過程也被放緩了。
某知名券商分析師判斷,一些銀行地方融資平臺貸款二季度末的數據可能會較一季度有反彈。截至2010年末,工、建、農、中四大國有銀行全覆蓋和基本覆蓋類貸款供給高達67.3%、79%、70%和80%之多。
7月24日,工行金融研究總監詹向陽對外表示,工商銀行依靠項目自身現金流還貸的全覆蓋或基本覆蓋的貸款佔比高達93%,平臺貸款的不良率為0.3%,而其對不良貸款的撥備率高達1066%。
貸款口徑的地方差異
在江蘇銀監局局長于學軍看來,去年將平臺貸款劃轉認定為一般公司類貸款時,執行上出現了較大偏差,造成全覆蓋的平臺公司甚至超過90%。
地方政府、平臺企業甚至銀行在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的界定上,往往利益傾向一致:企業想擺脫平臺身份帶來的融資約束,銀行想將平臺貸款劃轉為一般公司類貸款來降低風險資本約束,因此造就了平臺貸轉為一般公司類貸款的虛假繁榮。
在江蘇銀監局局長于學軍看來,去年將平臺貸款劃轉認定為一般公司類貸款時,執行上出現了較大偏差,造成全覆蓋的平臺公司甚至超過90%。
“這顯然與現實情況不符,説明政策在執行中出現了較大偏差。”于學軍説。江蘇在具體操作上更加嚴格,他説:“即便是全覆蓋類貸款,我們也不把它看作為一般公司類貸款,而是定義為特殊公司類貸款。這樣,雖然在業務運作上它可以和一般公司一樣,即按商業化原則進行,但性質上還是要與普通公司相區分。”
在此輪清查中,地方銀監局再次被賦予重任。
一位國有大行總行授信管理部門人士也坦言,此輪地方融資平臺貸款清查側重於由地方分行來主導,而非總行來主導,最後確認也是由地方銀監局來確認的。
“這樣,在一個銀監局管轄內,認定標準是一致的,不會出現以往各家債權銀行界定不一的情況了。”上述股分行人士表示,至少一個銀監局管轄之內的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口徑是一致的。
不過,各地監管機構政策鬆緊把握不一,也造就了差異不一的執行情況。上述江蘇的情況不是特例,北京銀監局的人士透露,該局在平臺貸款的認定上壓力也很大。
在中西部省份,平臺貸款的界定頗為微妙。以山西為例,目前山西境內各主要銀行地方融資平臺貸款餘額分別是,國家開發銀行500多億,中行300多億,工行500億左右,建行則謹慎很多,只有30多億。
據當地國有大行人士介紹,2009-2010年地方融資平臺大發展中,山西並沒有抓住機會,整個山西的融資平臺數量不多,主要集中在省交通廳以及太原、大同幾大省內城市基礎建設領域。
“目前省內幾大國有銀行看,交通廳的貸款佔了大頭。”前述人士介紹,交通廳的貸款基本上已被劃定為一般公司類貸款。目前山西省交通廳貸款餘額可能達1000多億元,對外披露可能有800億元左右。但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儘管有財政兜底,但交通類貸款應否劃為一般公司類貸款,還需進一步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