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酷暑七月,“住房限購令”出臺已有時日。在“限購”的高壓下,開發商的日子過得如何?樓市有何新的動向並最終走向何方?
帶著這些疑問,我們走進紛繁莫測的樓市。
不可一世的“驕氣”沒了
“優惠?沒有!”
“要儘快考慮哦,我們下個月就要漲價!”
“別的客戶在等著呢,你現在能不能定下來?”
“交通不便?到我們這兒看房子的客戶都有車!”
……
半年以前去售樓處看過房子、買過房子的人,大都聽過售樓小姐這樣的答覆。看著那種得意和驕傲,購房經歷簡直就是一種“忍辱負重”。
隨著半年前,國內房價上漲較快的一線城市紛紛出臺“限購令”,售樓部工作人員的態度也發生了改變:嬌容之上有微笑,微笑之後沒有了那種“驕氣”。
幾天前的下午,記者來到成都市城南新區的一處臨河的高檔樓盤。在一個偌大的豪華售樓中心裏,竟然沒有一個看房者,只有幾個置業顧問在接待前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天。發現有看房者到來,一位置業顧問很興奮地迎上來:讓座、咖啡、戶型圖、區域介紹……就在熱情洋溢的置業顧問慷慨激昂地推銷房子的時候,記者一句“已有兩套貸款房,能買否”的疑問,徹底澆滅了她的熱情,失望地看著記者搖了搖頭。
由於限購令直接擠出房地産市場投資性需求和可能,在這家標價每平方米1.3萬元的樓盤中,今年初開盤以來,還沒有銷售完其中的一棟樓。如今為了快速回籠資金和清理存量,拿出一部分房源直降4000多元作為特價房。但置業顧問卻一再向記者聲明:“我們的房價沒有降,這些只是為了回饋客戶的特價房。”
其他一線城市的情形也與成都相似。今年3月份,記者曾在北京南五環一個偏僻的樓盤看房,當時記者就是被售樓小姐“一個月之後將漲價兩千元”的威脅氣走的。如今4個多月過去了,記者卻還不斷收到這位售樓小姐的推銷短信或電話,漲價兩千元也自然成了一句騙人的話。
“從2006年開始的一輪又一輪房地産市場宏觀調控以來,‘限購令’才真正剎住了樓市驕橫之氣。”一位沉浸在房地産資本市場十數年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説。
(責任編輯:馬常艷)
推銷從“非主流”走向“不入流”
華潤地産在業內的品質如何,記者沒有體驗過,但它的“牛氣”卻令人印象深刻。
三年前記者曾到他們自稱成都房産標桿的“華潤鳳凰城”諮詢的時候,評論了一句“這個社區公交配套還不完善”。沒想到售樓先生竟斜著眼睛看著記者説:“到我們這兒諮詢買房的客戶,基本都有車,有的還是雙車。”
不歡而散之後三年中,記者沒有再關注過華潤地産,其置業顧問沒有興趣聯絡我這樣對公交配套看重的客戶。但沒有想到的是,最近一週之內,這麼“牛氣”的樓盤竟因最新一期項目即將開盤,連續數日安排了5位置業顧問打電話告知記者“有新項目開盤”,告知,“開盤當日還有很大的優惠哦”。
隨著國家調控政策日趨嚴厲,樓市也變得更加紛繁莫測,為了吸引眼球,樓盤的推廣策劃開始由標新立異的“非主流”,走向短信銷售、電話銷售、街頭散發廣告單、低俗廣告語等的“不入流”。
萬科房産為旗下的“海悅匯城”製造了“海悅哥”概念,一個叫“魏瑪廣場”的樓盤將自己樓盤名字標注為“魏瑪圈子”。如果説這些還只是開發商為了話題性、吸引年輕客戶,借鑒網絡社交做宣傳的話,那有的樓盤廣告或營銷模式就完全以低俗來吸引眼球了:
“外寓”是成都一個樓盤的名字;“80後也可供小三,房”是成都一開發商開發的小型三居室樓盤戶外廣告;“結婚不買房,就是耍流氓”是上海某樓盤的標語;“可以不買房,除非搞定丈母娘”是杭州一樓盤的開盤宣言……
北京市維拓設計集團副總建築師張根對記者説,房地産市場經過多年的發展,一度強調品位和形象,如今越來越多的樓盤用這種方式來營銷,可見其生存環境正在被大大壓縮。
最終解決問題還要靠保障房
根據國家統計局每月公佈的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情況,6月份,商品房價格同比下降的城市有3個,漲幅回落的城市達到28個。
截至7月17日,按照申萬行業分類的房地産開發企業共有58家公佈中期業績預告,只有20家預增,其餘38家預減或虧損。
最近的5年來,對房地産市場調控起到立竿見影效果的政策,恐怕就是“限購令”了。然而“限購令”政策又帶來另外兩個問題:一方面一線城市的住房需求被擠壓到了二、三線沒有限購的城市,導致這些城市房價出現較快增長;另一方面也將更多的買房需求擠壓到了租房市場,導致限購城市的房租上漲幅度較大。
面對上半年部分二、三線城市房價和一線城市房租上漲較快的形勢,7月12日,國務院再次召開常務會議,提出還將進一步擴大限購範圍,抑制二、三線城市房價過快上漲,抑制租金過快上漲。
“儘管到目前為止,圍繞限購範圍還將擴大到哪些二、三線城市,以及如何抑制房價的上漲,有關部門還沒有拿出具體名單和具體措施,但進一步加強調控政策已成定局。”張根分析説,尤其是在今年上半年宏觀經濟受嚴格調控政策影響仍保持高速增長的形勢下,房地産市場的調控將會更加嚴厲。
需要注意的一個現實是,今年上半年一些主要的房地産企業的經營業績很不錯,很大程度上就來自於二、三線城市的增長。一位房地産商向記者透露説:“隨著宏觀調控政策的趨緊,政策與市場之間的角力很可能會走向失衡,其結局如何我們不敢預料。”
張根認為,從警惕經濟過熱、確保宏觀經濟穩定的角度來看,為樓市套上保險不能依賴於“限購”這類簡單的行政手段,加快保障房建設,並將其儘快推出充分吸納市場剛性需求才是關鍵所在。“對於房地産市場來説,也只有住房保障體系的日益健全,才能更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