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工資收入漲少物價上漲抵消大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2日 14: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北京居民收入為何增長慢?

  本報記者 周小苑

  日前,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對外公佈北京市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與去年同期相比,北京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36元,同比增長10.1%;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8732元,同比增長12.4%。

  “收入增加了嗎?咋沒什麼感覺。”在記者的隨機採訪中,一些市民表達了這樣的感受。

  “這是因為物價上漲,侵蝕了實際購買力。”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副總隊長邢志宏坦言,如果扣除價格因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增長了4.4%,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僅增長了6.5%。

  收入增長遜於上海等城市

  目前,各省區市統計部門正在陸續公佈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根據一些城市已公佈的數據我們做一個簡單的對比:

  天津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61元,同比增長13.6%;杭州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94元,比上年增長11.2%,即便是扣除價格因素,城鎮居民收入實際增長率也達到了6.4%,比北京高出2.2%。

  而幾天前,社科院發佈的社會建設藍皮書《2011年北京社會建設分析報告》中也將北京、上海兩地城鎮居民,從收入狀況、消費狀況、物質生活狀況等多個角度進行比較。比較發現,雖然一直以來,北京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都略低於上海,但在“十一五”期間,這一差距擴大了,北京人均收入增長變慢了。

  從收入水平看,2005年,北京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7653元,比上海居民的收入少992元。2009年,北京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26738元,與上海的28838元相比,人均年收入相差達2100元。

  工資性收入增長緩慢

  為什麼在短短幾年內,北京居民收入會與上海相差如此之大?原因何在?

  “主要是北京工資性收入增長比上海變慢了。”《社會建設藍皮書》課題組成員,北京工業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趙衛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過去的5年內,從各類收入增長的情況看,北京其他三項收入的增長額,即經營凈收入、財産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的增長額都高於上海,工資性收入增長變慢是北京收入增長慢于上海的原因所在。

  趙衛華分析北京工資性收入增長慢的原因時説,這是一個收入分配問題。從宏觀來看,政府的財政收入和企業收入增長速度都快於工資收入增長的速度。也就是説,在宏觀的收入分配結構中,勞動者獲得份額減少,這是問題的癥結。因為工資性收入是大多數人的主要收入來源,工資性收入增長慢,涉及的面很大。要提高居民收入,關鍵是提高勞動者的工資性收入。

  此外,中國人民大學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孫久文認為,造成兩地差距擴大的原因還包括這些年上海在民生上的支出比其他任何省區市都要快,而在投資方面的增長卻慢了不少。由於政府支出結構的變化,更加注重民生了,所以無論是轉移性收入、工資性收入還是其他的收入,上海都有很快的增長。

  多管齊下促居民收入增加

  然而,從北京上半年公佈的經濟運行數據中可以看出,居民收入仍然跑輸了GDP的增長速度。如何提高居民收入,成為北京市政府下半年工作的重心之一。

  在日前召開的北京市委常委會上,通過《關於促進我市居民收入增長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出在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的同時,建立居民收入與物價指數增長的關聯機制。

  “把居民的收入和物價指數進行聯動,是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一種方式。”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認為,儘管物價的上漲會對居民的實際可支配收入造成一定衝擊,但是如果下半年居民的收入與物價聯動後,物價上漲對居民收入的衝擊將減少,屆時居民的實際可支配收入將相應增加。

  同時,趙衛華也建議,北京的收入分配製度要向勞動者傾斜,切實落實收入倍增計劃,調整收入分配格局,通過不斷擴大居民消費來擴大內需。

  為應對居高不下的通脹,邢志宏還表示,北京下半年將通過全面提高社會保障標準來提高居民實際收入。不僅如此,北京還將通過加大公益性就業崗位的開發力度、加大對大學生、農民工及就業困難群體就業幫扶工作,適時提高農村公益性就業人員收入等方式,不斷努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