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宏觀調控應協調好兩難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9日 18: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上海金融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數據,2011年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9.6%,CPI同比漲5.4%,總體而言,國民經濟運行態勢良好,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不過,值得關注的是,當前我國經濟的運行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在7月4日到7月11日的短短8天時間裏,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先後4次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多次強調宏觀調控面臨的“兩難”問題增多,要求“既要把物價漲幅降下來,又不使經濟增速出現大的波動”。

  應該説,要解決目前我國經濟面臨的諸多“兩難”問題,歸根結底還在於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管理通脹預期以及調整經濟結構之間的關係。從現實情況看,雖然通脹的拐點將至,但年內的通脹壓力依然不容小視,控制好通脹仍是當前的首要任務。一方面,作為CPI的重要構成因素,豬肉價格近期漲幅較大,儘管中央有關部門已經出臺了一系列調控措施,但生豬供給的週期決定,今年下半年豬肉價格仍有一定的上行壓力;另一方面,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最新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社會融資規模為7.76萬億元,而同期銀行新增人民幣貸款為4.17萬億元,銀行貸款佔社會融資規模比例繼續降低,這意味著雖然信貸增速得到控制,但社會整體的流動性仍處於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加上國內成本長期上升的趨勢,都將給通脹造成額外的壓力。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如今“兩難”問題的增多,部分反映了隨著一系列控制通脹政策的生效,未來的通脹壓力正在逐步降低,我國的宏觀政策有了更多的可選擇餘地,而不像此前那樣必須將絕大部分精力放在抑制通脹上。在這一背景下,我們可以在有針對性地解決通脹這一當前最為緊迫性問題之餘,進一步著手解決那些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

  應該説,雖然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産業結構轉型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但效果仍有待加強。一方面,從投資情況看,今年上半年,第二産業的投資增速達到27.1%,仍超過第一産業和第三産業的投資增速;另一方面,從三駕馬車對

  GDP的貢獻率來看,資本形成總額對GDP的貢獻率為53.2%,要高於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率,而且最終消費47.5%的

  GDP貢獻率也要低於2010年底的水平。這些數據顯示出,目前我國重工業的增速依然相對較快,經濟發展仍然主要依靠投資拉動,我國向內需拉動型社會的轉型依然任重而道遠。因此,下一階段我們仍需要進一步貫徹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産業結構調整的方針,並利用如今通脹壓力漸緩的契機,逐步厘清包括資源品價格等在內的機制和體制問題,為我國經濟的轉型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

  當然,無論是抑制通脹還是結構調整,都需要在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前提下進行。應該説,雖然目前我國經濟增速略有放緩,但這是宏觀調控可以預見的結果。而且,即便未來經濟增速放緩至9%,甚至更低一些的水平,但依然要高於“十二五”期間全國GDP年均增長7%的目標。在這種情況下,決策層有足夠的空間來保持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決策層有能力根據新情況、新問題,增強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預見性,把握好宏觀調控的力度、節奏和重點,讓我國經濟在可持續發展之路上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