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專家稱總量差距是“老問題”,如結構性數據差異過大可能影響宏觀走勢判斷
各省上半年GDP近期可望陸續公佈,最新消息稱,今年有可能又出現各省GDP之和超過國家統計局發佈的全國GDP情況。為何這種“1+1>2”的情況長期難以解決?相關專家昨日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除了分級核算數據來源不同、有重復計算之外,也不排除地方虛報、瞞報情況,而國家和地方數據“打架”,將有損數據的權威性,如果二者差異過大,也可能干擾宏觀決策,造成對經濟走勢誤判。
GDP數據多年打架
據媒體報道,國家能源局相關人士日前在解讀下半年用電需求時透露,在我國31個省區市中,上半年有28個省份的經濟增速超過10%,其中有12個省份的經濟增速超過13%。如果按照這一數據測算,全國上半年GDP的數據應該超過10%。明顯超出國家統計局7月13日發佈的上半年GDP同比增長9.6%的數據。
事實上,我國按各省GDP加總之和、平均增速等,長期都與國家統計局發佈的全國數據有差距,而且基本是“1+1>2”。如2010年全國31省市區GDP加總之和為43.2738萬億元,比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全國總量39.7983萬億元多近3.5萬億元,相差近8.8%。
“各省公佈的數據超出國家統計局發佈的全國總量,這將一點也不奇怪。”暨南大學統計學博導韓兆洲教授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目前我國GDP核算採取分級核算體制,國家和地方分別核算GDP,國家統計局對各省份的GDP數據進行審核。
韓兆洲表示,國家統計局調查統計的全國GDP總量和各省發佈的數據,其數據來源不一樣。從統計技術上看,一些跨省的産品,各省分別核算的GDP相互間就可能存在重復;對第三産業的統計由於調查、估算方面存在誤差,也可能使各省的總和與全國數據産生差距。同時,也不排除由於政績考核等各種原因,存在一定的虛報、瞞報。“GDP統計如何更加精確,一直是個統計學難題。比如在前一兩年的經濟普查中,部分省份統計的GDP就與普查數據差距很大,結果相關省的GDP數據做了較大的調整。”
早在去年9月,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在與媒體交流中就表示,統一核算地方GDP非常重要,國家統計局會同地方統計局對2010年前兩個季度GDP統一核算進行了試點,有了初步方案,正式徵求有關部門和地方意見後,依法按程序報批。韓兆洲表示,國家和地方數據“打架”,將有損數據的權威性,統一核算的步伐確很有必要加快。
差異過大或干擾決策
目前公眾更關注的是,如果各省公佈的數據與全國數據差距較大,會否影響到對當前宏觀經濟和未來調控政策的判斷。13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上半年GDP增長9.6%,一掃了此前市場有關宏觀經濟“超調”、“滯脹”的擔憂,同時部分指標有所下行,也提示調控政策效果正逐步顯現,目前仍是宏觀調控的政策“觀察期”,預期相關措施會更謹慎。若各省發佈的數據顯示增速超過10%,豈不是不但經濟並無“超調”之憂,甚至可能處於過快增長區間,需要重新審視當前的宏觀調控節奏?
廣東省社科院宏觀經濟所所長劉品安認為,各省加總GDP一直以來都大於全國數據,是“老問題”,因此在判斷整個宏觀走勢上,還是要重點關注國家統計局發佈的全國數據,總量數據上的差距對分析影響應該不會太大。
“關鍵要關注的是一些結構性數據,如果各省與國家數據差別較大,確實可能會給判斷造成干擾。”劉品安對羊城晚報記者分析,目前影響我國宏觀經濟主要走勢的“三駕馬車”,在出口方面,從數據看全球經濟復蘇和結構調整出現較大的變化,特別是日本地震對東亞、東南亞的影響可能超過預期;在投資方面,民間經濟的投資增速加快,説明我國已從此前主要靠政策投資刺激拉動走向內生自主增長,這是好的變化;從消費等其他情況看,第三産業發展較快。如果在這些方面的結構性數據上,各地的數據與國家總體數據有較大的差距,則值得重點關注和分析。記者馬漢青
近年各省GDP總和與全國數據差異
年份相差數值相差比率
2007年 1.2萬億元 5.1%
2008年 2.6萬億元 8.8%
2009年 2.9萬億元 8.6%
2010年 3.5萬億元 8.8%
馬漢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