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理財 >

頻繁漲價刺激購買 解構奢侈品定價密碼(圖)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9日 10: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 奢侈品牌在全球依據歐元匯率變化為漲價基礎是其一直以來的規則也屬於常態型的調價,而在每年春夏新品、秋冬新品上市之前是奢侈品商進行調價的契機,這也難怪乎奢侈品商會有每年在國內外提價幾次的鐵律 ]

  奢侈品漲價潮又來襲。實際上,奢侈品牌每年都要提價幾次,已是鐵律。但大多數人不明白,奢侈品漲價的緣由是什麼,什麼時候漲,哪些地區將會漲?

  而有趣的是,不管奢侈品怎麼漲,其消費依舊火熱,那麼,為何高端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和消費心態並沒有因此而受到影響?

  以上種種疑惑和問題,都與奢侈品牌商的“定價策略”不無關係。如果能庖丁解牛般地解構奢侈品牌商的“定價密碼”,那麼一切便都釋然了。

  價值定價

  定價策略是市場營銷組合中一個非常關鍵的組成部分。價格通常是影響交易成敗的重要因素,同時又是市場營銷組合中最難以確定的因素。顯而易見,奢侈品的定價策略不是基於産品成本本身。

  “奢侈品的價格是基於價值定價,”法國馬賽商學院MBA、EMBA主任Michel Gutsats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指出,“以價值為導向的定價法是根據客戶對公司産品的價值認知確定價格。而奢侈品的價值即在於它們的排他性。”

  Michel Gutsats在歐洲領導組織了一項針對歐美市場三十年以來奢侈品價格變化的研究。研究顯示隨著時間的變化投入于奢侈品生産製作的工時不是相對固定的就是增加的,不像大眾市場的産品會隨時間減少。愛馬仕方巾所需的非熟練工35個工時與1968年時相同。而這也是其價值的體現之一。

  在全球範圍內,奢侈品牌通常根據歐洲、美國、亞洲三個不同的區域制定零售價。而不同區域的價格差異也非常大。根據商務部統計,手錶、箱包、服裝、酒、電子産品這五類産品的20種品牌高檔消費品,境內售價比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國高51%,比法國高72%。

  Michel Gutsats分析:“許多國家進口的奢侈品都需要支付消費稅,這部分稅有時會達到出口價格的100%。在有些情況下,還需要增值稅(包括在零售價中)和地方稅(通常不包含在零售價中,在收銀處另加)。同時每個地方開設店舖的成本不同,在東京經營直營店和人工成本通常是馬德里的2~3倍,而這些一定程度上都會反映到最終零售價中。”

  但具體每個區域奢侈品商又是如何制定最後的零售價的呢?

  Michel Gutsats舉例,在奢侈品牌多為原産地的歐洲,奢侈品價格指數被設定為100的話,對於紐約來説,公司通常會設定稍高於原産地的零售價比如105或者110。而紐約的價格會被當成美洲區域的參照價,在美國統一實行紐約的價格,但在該區域的阿根廷,比如有30%的消費稅,那麼阿根廷的價格理論上為1051.3=136.5或者1101.3=145,最後可能會定在130,與理論價不會差別太多。如墨西哥消費稅為10%,那麼當地最後零售價可能會在120。

  “在亞洲東京的價格指數能達到比如145,這麼高是因為日本的消費稅和該區域較高的運營成本,中國的消費稅也挺高。”Michel Gutsats補充道。

  按照此推算,即便中國是按照歐洲原産地的價格指數,僅計算關稅、增值稅和消費稅這些稅費,若以總額50%的稅率計算,最後中國奢侈品的價格就比歐洲高出50%。

  漲價是常態

  基於以上的定價框架,如果當美元對歐元走弱,相對地,紐約的價格指數降到90或95,比巴黎的價格指數100要低,“這時美國的零售價當然會有漲價的趨勢,”Michel Gutsats説,“通常這樣的漲價每年會發生2~3次,比如當新的産品目錄出來時。由於美國的品牌不需要漲價,所以歐洲的品牌會非常謹慎地不讓價格提高得太快以保持競爭力。”

  奢侈品牌在全球依據歐元匯率變化為漲價基礎是其一直以來的規則也屬於常態型的調價,而在每年春夏新品、秋冬新品上市之前是奢侈品商進行調價的契機,這也難怪乎奢侈品商會有每年在國內外提價幾次的鐵律。

  7月開始以來奢侈品牌在中國又掀起新一輪大面積的漲價潮。卡地亞(Cartier)、勞力士(Rolex)以及路易威登(LV)、普拉達(Prada)等品牌都在漲價之列,而此前奢侈品牌在中國也早已提高過價格。

  世界奢侈品協會中國區首席執行官歐陽坤對本報記者表示:“據我了解,奢侈品牌無論任何理由,漲價都必須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永遠要走在貨幣匯率變化之上和消費者購買力之上,無論如何不能隨著貨幣貶值而價值縮水,也無論如何不能隨著消費者個人購買力增強而降低購買壓力。”

  而除了宏觀匯率的變化之外,各項成本的上升也會反映到最終奢侈品的零售價中,亦是奢侈品商調價的原因之一。

  原歷峰集團亞太區首席執行官、顧騰顧問公司創始人Francis Gouten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説道:“公司提價是為了保護他們的邊際成本。在服裝部門,原材料成本增加了不少,而對於珠寶和手錶部門,稀有的金屬變得越來越昂貴。”

  歐陽坤認為:“中國供貨鏈壓力大,運輸分銷人力成本均高,而奢侈品關稅或降低也是品牌漲價因素之一,提前把價格漲上去,保留降價空間。就算回落部分,也無影響。”

  而從整體上來看,奢侈品的漲價也是品牌商們不得不為之的策略。“奢侈品本身是少數人的特定産品,通過漲價可以控制消費者層次與市場範圍,保留其排他性的奢侈品屬性,從而延長品牌生命力。”歐陽坤説道。

  從去年到現在,奢侈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頻繁調價非但沒有減弱,反而有持續的跡象。法國A&H奢侈品集團運營總監、MATZO中國區運營總監陳志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指出:“如果市場不接受提價的話會有反饋和修正,但提價之後銷售沒有受到影響説明還是有市場需求,奢侈品在中國市場依然持續提價説明中國人購買力並沒有因此受到影響。”

  “正是深諳中國奢侈品消費者的這些心理,奢侈品牌也不懼怕在中國提價,而且還會是持續性的。現在中國奢侈品市場增長迅猛,歐洲品牌在國內具有絕對的優勢,不管是政策還是競爭對手層面都沒有什麼因素能阻礙他們提價的,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正是他們提價的最好時機。”陳志龍認為。

  各地奢侈品消費心理解析

  歐洲:設計師消費心理。因大多奢侈品原産地為歐洲本國,本國消費者更注重奢侈品牌的設計師作品,根據世界奢侈品協會調查,在法國與意大利,75%以上的奢侈品消費者認為産品設計師的作品決定奢侈品價值,並不因為品牌本身的影響力而作為購買理由,大多注重商品設計與自身的職業特點作為結合。

  美國:自我型消費心理。在美國,大多數人都是自我型消費意識,相對務實,沒有刻意注重奢侈品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優越感,反而穿得很休閒、很隨意是自我潮流,根據世界奢侈品協會調查,70%以上的奢侈品消費者是為自己喜歡的款式而購買,大多美國人消費奢侈品是自己真正需要才購買,不會將奢侈品作為炫耀或者為了擁有而重復購買。

  日本:必需品消費心理。在日本,奢侈品幾乎是必須去消費的,在日本這個快節奏國家,很多人是買奢侈品慰勞自己,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日本是一個崇尚名牌的民族,上班族沒有奢侈品將會失去職場競爭力,你可以沒有朋友,但不能沒有奢侈品,這句話是最能形容日本奢侈品消費者的心理的,根據世界奢侈品協會調查,85%以上的日本消費者認為沒有奢侈品的日子將會缺失個人競爭力,因此它也是日本保持全球第一奢侈品消費國的重要因素。

  中國:炫耀性消費心理。在中國,買奢侈品注重奢侈品的品牌價值,不注重商品價值本身,而從消費心理分析,大多中國消費者買奢侈品是為了讓別人知道他的價值,相互以奢侈品來攀比和證明自己的財富能力及社會地位是一個主要因素,與日本早期的奢侈品社會發展較為相似,根據世界奢侈品協會調查,70%的中國奢侈品消費者認為奢侈品是用來社交的重要符號、有攀比價值的必要性,而買奢侈品完全出於自我、側重品牌文化和設計師理念的消費者僅佔少數。

責任編輯:王玉飛

熱詞:

  • 漲價
  • 刺激
  • 購買
  • 奢侈品
  • 定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