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社記者 羅宇凡 華曄迪 任 峰
在豬價拉動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創出三年來新高的同時,一些新的通脹因素也開始浮現,“新”“舊”兩股力量交織,將對已處於高位的通脹水平帶來何種影響?下一步,通脹形勢將如何演變?宏觀調控又會否因此發生調整?
新通脹因素“魅影”浮現
在豬肉價格上漲帶動CPI創出三年來新高6.4%的同時,市場上又傳來食用油、奶粉、運動服、月餅等一些消費品醞釀漲價的消息,“豬”之外的新漲價因素似乎正在蓄勢。
今年以來,用於食用油生産的花生等主要原料價格一漲再漲、汽油價格多次上調造成運費不斷上漲以及人工等其他費用上漲等,均令食用油生産成本不斷增加。業內人士稱,一旦有關部門的“限價令”不再延期,食用油價格補漲的可能性較大。
在新因素醞釀的同時,舊因素上漲的壓力也並未徹底緩解,豬肉、淡水魚等前期漲幅較大的食品價格仍未止漲。
在新舊漲價因素壓力未釋的背景下,此前多方預計將見頂回落的通脹形勢短期恐難言緩解。
此間有專家分析説,當前尚難斷定CPI見頂,從目前態勢看,如果食品價格繼續出現較大幅度上漲,則CPI同比就可能創新高。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就認為,10月份之前CPI都將保持在6%左右的高位運行,一不小心還會再創新高,11月份之後可能會回落。
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認為,從長遠看,靠扭曲價格形成機制、壓低資源類産品價格換取經濟增長的方式不具備持續性,今後一兩年內,非食品價格上漲可能成為常態,同時,勞動力成本上升之勢不可逆轉。在轉方式、調結構的過程中,通脹可能將會是我國一直要面臨的問題。
控通脹仍將是宏觀調控首要任務
種種跡象顯示,在通脹壓力居高不下的大背景下,控通脹仍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宏觀調控以及貨幣政策首要任務。
7月4日至11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先後召開四次經濟形勢座談會,並強調,要繼續把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堅持宏觀調控的基本取向不變……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三者關係,既要把物價漲幅降下來,又不使經濟增速出現大的波動。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也撰文表示,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要優化貨幣政策目標體系,進一步落實好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突出和重視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的目標,關注更廣泛意義上的價格穩定。
此前召開的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二季度例會也指出,通脹壓力仍然處在高位,將貫徹實施穩健貨幣政策。今年以來,央行已先後6次提高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3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意在通過減少市場中的貨幣流通量,以抑制持續上行的通脹水平。
對此,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認為,未來貨幣政策仍將維持偏緊態勢。他預計,未來幾個月視通脹和增長走勢還有加息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但較上半年將顯著放緩。
(據新華社北京7月1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