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百億資金涌向理財 "副業"收益扮靚上市公司業績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5日 07: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在通脹高企的局面下,為應對“負利率”的衝擊,一些上市公司紛紛涉足理財産品。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上市公司披露的投向理財産品的資金額已超100億元。在持續加息的影響下,上市公司的業績下滑已是題中之義。此時,理財收益成為部分公司扮靚業績的重要手段。

  上市公司紛紛購買理財産品

  從2010年四季度以來,由於通脹水平居高不下,央行先後5次加息、12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即便如此,“負利率”依然困擾著許多上市公司。在此局面下,為緩解業績下滑的壓力,一些上市公司紛紛涉足理財産品,爭先恐後地奔向理財市場。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上市公司的理財行為明顯增多。2008年購買理財産品的上市公司只有4家,2010年增加至18家。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以來披露理財行為或計劃的上市公司已超過30家,涉及金額約120億元。

  在今年以來涉足理財産品的30余家公司中,2010年之後上市的中小板、創業板公司佔了多數。2009年IPO重啟後,高價發行愈演愈烈,首發新股超募現象十分突出。部分創業板公司的超募資金超過原本預計募資的數倍,不少資金被用於購買房産、補充流動資金等。進入今年以來,這部分資金又紛紛涌向理財産品。

  數據顯示,在今年以來涉足理財産品的公司中,海螺水泥的投資金額最為巨大。6月14日海螺水泥發佈公告稱,將總金額為40億元的經營資金投向理財産品。需要注意的是,就在5月份,海螺水泥剛剛完成發行95億元的公司債。從資金利用效率來看,A股市場的作用應該體現為資金的合理配置。但是,海螺水泥一邊發行債券融資,一邊又拿著鉅額資金大搞理財産品,似乎背離了資金優化配置的初衷。更讓人費解的是,海螺水泥七年期品種債券票面利率為5.00%-5.50%,而公司購買的7.5億元中國銀行中銀集富專享理財産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僅為4.80%。也就是説,海螺水泥的融資成本已經超過了理財産品的收益,這不能不説是資金效率的下降,對上市公司自身也是一項財務負擔。

  理財收益扮靚業績

  隨著百億資金涌向理財産品,理財收益自然也不是小數目。目前銀行理財産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在4.5%-7.5%之間,這意味著30余家上市公司將每年分享約4.5億元的“副業”收益。從財務角度來看,這些理財收益如果到期,將確認投資收益;如未到期,也可以調整公允價值。因此,理財收益都有助於提振上市公司的業績。

  中衛國脈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由於重組進展不順,現有業務難以擺脫困境,中衛國脈2010年度和2011年一季度的經營業績均出現虧損。不過,在靜候重組之時,中衛國脈仍不忘“理財”。1月13日,中衛國脈購買工銀理財共贏3號理財産品3.05億元,1月20日再次購入同一産品1.95億元,同日將自有資金1億元委託空港支行貸款給申虹投資。在6月底以上理財行為到期後,7月7日中衛國脈又披露購買了工商銀行、浦發銀行理財産品各3億元。根據投資金額和年化收益率計算,以上各項理財産品有望給中衛國脈帶來約2800萬元的“副業”收益。中衛國脈2010年凈利潤虧損1449.41萬元,借助這些“橫財”,公司後市業績有望提升。

  為何上市公司對涉足理財産品樂此不疲呢?市場人士指出,由於通脹不斷走高,在成本壓力下,上市公司經營利潤率大幅下降,擴大生産意願不足。而隨著基準利率升高,理財産品的收益率又不斷上行。與其讓存款在銀行中經受負利率的煎熬而縮水,不如通過理財産品而獲益來得痛快。由此來看,上市公司涉足理財産品,有其客觀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