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給中國十個提醒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4日 11: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財經國家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國不會輕而易舉走向成功,如果要繼續保持它的發展奇跡,就必須優先注意十個方面問題

  文/斯蒂芬?羅奇

  中國懷疑論者又重新集結起來了。一些知名學者警告,中國要避免掉入讓許多發展中國家脫軌的“中等收入陷阱”。

  當代歷史已證明,不能通過參考其他國家的經驗來推斷中國經濟的走向。

  但中國不會輕而易舉走向成功,如果要繼續保持它的發展奇跡,就必須優先注意以下十個方面問題。

  戰略:“十二五”規劃很可能是一個戰略轉捩點——從過去32年非常成功的製造業模式,轉變成欣欣向榮的消費社會。製造業模式已遭遇瓶頸難以持續——資源消耗、環境、收入分配、低於平均水平的新增就業等來自內部的問題,以及後危機時期全球需求疲軟所帶來的外部影響。中國必須把增長重心轉向以消費為主導的模式。

  調整:沒有任何戰略是可以一成不變的,必須適應形勢的變化。當前正是如此。中國在多個層面面臨著不同的中短期問題,政策必須從當前的控制信貸總量,即使用數量型工具,轉向控制信貸價格,即使用價格型工具。中國的短期利率過低,必須提高。現在需要採取更為進取的反週期措施。

  金融:超過30年的改革開放釋放了中國的經濟活力,中國要進一步加快改革,其中,企業與金融市場化改革是關鍵。中國應提高消費、抵押信貸、基金管理和支付系統等金融基礎建設水平,否則中國向以消費為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轉變的步伐就會拖延。

  儲蓄:超過50%的國內儲蓄給中國帶來很大好處,給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投資提供資金,加強外匯儲備的緩衝能力,減少中國受到外部經濟衝擊。如今,中國準備利用剩餘儲蓄來促進經濟由外需型變成內需型的轉變。在這一方面,利率自由化顯得格外重要,它可以為私人收入帶來渴望已久的迅速增長。

  城市化:過去30年,中國城市人口從20%上升到46%。未來20年,中國將有3.16億從農村進入城市。這樣一個空前的城市化浪潮,將為基礎設施投資和商業及住宅建設提供堅實的基礎。在中國,城市人口的人均收入大約是農村人口人均收入的3.5倍,城市化進程將因此大幅提高全國人均收入水平,為總體消費者購買力提供巨大的助推力。因此,要完成經濟平衡的使命,那些進一步促進城市化的政策也是至關重要的。

  消費:私人消費約只佔中國GDP的37%,這一比率是當今主要經濟體中最小的。通過創造就業、增加工資及擴大社會保障體系,到2015年,消費佔中國GDP的比率可能將增加5個百分點。

  服務業:服務業僅佔中國GDP的43%,遠低於全球水平。相信未來5年,服務業佔中國GDP的比率的增長幅度可能超過4%的目標。這種勞動密集、資源節約和環保型的發展模式,恰恰是中國下一階段發展所需要的。

  外資:中國一直對環球跨國企業具有強烈吸引力。中國即將實行的增加消費再平衡,意味著涌入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策略可能調整——從製造業轉到服務業。這將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發展。

  在中國,服務業貢獻的每單位GDP比製造業和建築業要多創造35%的就業機會。這意味著,如果中國經濟越來越依靠服務業,即便經濟增速放緩到6%~7%的水平,也仍然可以創造出同樣多的就業機會。靠服務業拉動的經濟發展速度更慢,但也消耗更少的資源、産生更少的污染。

  教育:中國已在建設人力資本上取得了巨大進展。中國的成人識字率接近95%,中學入學率高達80%。現在,中國的大學每年畢業超過150萬名學習工程學和其他科學的專業人員。這個國家正穩步朝知識型經濟穩步前進。中國在教育上的努力必須予以保持。

  創新:中國目標是到2015年時,研究與發展開支佔GDP的2.2%,比2002年翻一番。這符合中國“十二五”規劃中把以創新為基礎的“戰略新興産業”作為新著眼點的目標。這些“戰略新興産業”包括:節能、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設備製造、可再生能源、可替代材料和使用可替代燃料的汽車。目前,這7個行業佔中國GDP的3%。政府的目標是到2020年,把比率提高到15%,達到産業鏈的顯著提升。

  (摩根士丹利亞洲區非執行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