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民市一些生豬養殖“散戶”退出 規模化養殖正在興起
“時代不同了,如今農村靠養豬貼補家用的人越來越少了,農民們寧可外出打工、種棚菜也不願侍弄豬仔!”有著20年養豬、豬販經歷的農民李洋每天開著三輪車奔走于鄉村養殖戶之中。近一段時間,豬肉價格飆漲,但像李洋這樣的鬆散養豬者熱情並沒有被調動起來,高風險、高成本使這些處於産業鏈低端的農戶們不敢貿然擴大養殖規模。此番豬肉價格上漲,與毛豬數量驟減、廣大農村傳統養豬模式萎縮有很大關係。
“散戶”踏空成常態
“市場豬肉越來越漲價,這邊毛豬越來越難收。養豬戶流失的太多了,賣豬的越來越少。”7月8日,新民市三道崗子鄉農民李洋看著高企的肉價,既著急又顯得力不從心。“現在農村養豬戶逐年遞減。到今年春天,在農村我發現不少豬圈都拔掉了,有的村全村養豬的就剩下十幾戶。”
“唉,現在的肉價這樣高,可農民還是不想養豬……”李洋説。當天記者在三道崗子鄉看到,一些村莊原本養百來頭豬的欄舍裏現在只養了七八頭豬,絕大部分已經空了出來。
“村裏養豬的人確實少了。”該鄉馬虎山村養豬戶趙宇表示,村裏許多住戶院子裏的豬圈早就閒置了。據他了解,全村二三百戶人中也是僅有十幾戶還養豬。“而就在兩三年以前,村裏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養一兩頭豬,賺點錢以補貼家用。”
近幾年來,由於單個養豬戶缺少信息,一直被動地受市場價格左右,得到的實惠相對較少。豬養得多,價格就下來了,養豬戶只好大量減少養豬的頭數,或乾脆宰殺母豬。一旦價格漲上來了,生豬存欄又少了,沒有豬賣,養豬戶還是沒得到實惠……
在家養豬 不如外出打工
多年來,李洋的生豬賬本是:“無論是價格平穩的年份還是現在價格飛漲的階段,每頭生豬養殖利潤都在五百元左右。若把生豬價格狂跌這樣的時段算進去,300元還沒把握。當然,這其中包括了人工成本和對養殖場所投入的損失……如果將5-10年作為一個週期,那養豬戶所獲得的凈利潤平均每頭豬大概只有二百元!”
多年來生豬價格始終擺脫不了週期性大漲大跌的循環。由於農村散養飼養技術和衛生條件跟不上,生豬的成活率也就在70%左右。李洋的姐夫孫世龍曾經開過養豬場,“今年,我本想多養些豬的,但豬仔的價格太高,今年獸藥上漲了20%多,每養一頭豬光獸藥就得花四五十元。豬的主要飼料玉米、稻穀等價格都上漲了30%!”
孫世龍給記者算賬説,“外出在工地做工一天可以賺150元,一頭豬仔養出欄需要將近半年的時間。就算半年出欄30頭豬,也只賺到一萬四五千元。但如果這半年能夠做100天小工,賺的錢比養豬還多,何況做小工還不要成本、不擔風險、也不要什麼技術。今年新民的蔬菜收成好,僅一棚辣椒就能掙2萬多,養豬擔驚受怕真是划不來。”
規模養殖正在興起
在新民市養豬“散戶”退出的同時,規模化養殖逐漸興起。記者從新民市畜牧部門了解到,目前在新民市先後有正大集團等多家知名養殖企業進軍農村養豬業。“這幾年來,家庭式散戶養豬銳減,但幾百頭、幾千頭的中小規模養豬場是越來越多。”新民市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説,新民市為了扶植養殖行業,“十二五”期間,將依託公主屯鎮養殖基地建立遼寧省仔豬基地,年可産生豬13萬頭。
此外,新民市從財政中每年拿出一筆錢對大型畜禽企業、養殖小區、養殖戶進行補貼。新民市宏祥養殖合作社總經理韓樹果表示,豬肉漲價導致養豬模式、養豬産業的建設問題暴露出來了,中國的棚菜、水果産業已經進入了産業化、規模化了,但農村生豬養殖基本上還停留在自然的狀態。現在當務之急的就是要做好宏觀調控工作,在生豬收購價格上和飼料供應上給予適當的保護和補貼。同時,有關職能部門要定期發佈市場信息,狠抓規模養殖大戶的扶持工作,幫助生豬養殖戶擴大規模,同時盯緊畜禽疫病防治。
本報記者 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