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棄“賣方”投“買方” 金牌分析師“轉會”潮涌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4日 07: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轉會”年年有,今年特別多。自年初以來,業內就頻頻傳出金牌分析師離職的消息,其頻率之高已經超過2007年牛市時最為瘋狂的年代。這一現象不僅引發了市場的關注,也成為許多研究所所長最為頭痛的問題。金牌分析師到底去了哪?他們為什麼要走?帶著這些疑問,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了業內多位分析師、基金經理和研究所高管,試圖尋找答案。

  買方隊伍急速擴容挖人忙

  今年年初,中信證券研究所一些行業首席分析師轉戰資管和自營部門的消息引發關注。5月份,新財富明星分析師、申萬首席策略分析師袁宜加盟富國基金的消息在業界引起不小的震動。近期,“高善文20個嫡系成員出走”的聳人聽聞的消息又將安信證券研究所推上了風口浪尖。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目前安信證券研究所分析師的規模仍保持在60名左右,並未出現三分之二分析師離職的誇張現象。不過,從年底至今,確實有十多名分析師離職,其中包括幾位業內知名的行業首席分析師。

  仔細梳理這些分析師的去向,不難發現,大部分“跳”去了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險公司和券商資産管理部門在內的買方機構。比如,中信證券原首席策略師于軍調任資産管理部門擔任總經理,申萬前首席策略分析師袁宜擔任富國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安信證券前首席基金分析師付強年初加盟嘉實基金,安信證券首席醫藥行業分析師洪露即將去一傢俬募基金擔任合夥人。

  業內人士透露,去年以來買方機構擴容很快,基金公司不斷發行新産品,私募基金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還有各路資産管理公司,“他們都要從券商研究所挖人,這讓原本就不寬裕的券商分析師人才庫更加緊張,所以今年研究所普遍鬧‘人荒’。”

  “從我們研究所離職的分析師,90%去了買方機構,只有10%去了我們的競爭對手。這是非常正常的人員流動,我們也為這些分析師感到驕傲。”安信證券分管研究所業務的副總裁李勇告訴記者,目前證券分析師的成熟期基本在三年左右,“在從事三年賣方研究之後,一個分析師基本可以‘出師’了,能夠明確地知道自己是否可以成為明星分析師,也將面臨重要的人生選擇題:到底是繼續留在研究所做賣方分析師,還是轉投買方去做投資經理?”

  賣方研究壓力大

  面對激烈的競爭和殘酷的排名壓力,許多度過了“成熟期”的分析師毅然選擇了奔赴買方,因為更高的薪酬,也因為不是每一位分析師都能成為明星分析師,更難以永久保住明星分析師的“寶座”。

  “在外人看來,分析師是個金飯碗,仿佛個個年薪百萬。”深圳一位從業多年的證券分析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訴苦道,明星分析師與普通分析師的收入差距巨大,只有明星分析師才能夠享受百萬年薪和眾星捧月的感覺,大部分人只能做到資深分析師或普通分析師,其年收入在10萬-40萬元不等,而且收入的大頭——年終獎要看當年的行情如何,高薪背後的高壓卻是一般人難以想象的。

  這位分析師自嘲道,“我們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幹得比驢多,每天要打無數個電話反復向客戶‘推銷’自己的報告,手機保持24小時開機,隨時接受基金經理的詢問,打電話打到想嘔吐,深更半夜寫報告是常事,經年累月的出差調研和無數次的路演,月月排名,末位淘汰,勞心又勞力,一般人真是扛不住。”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的多位研究所所長也認同這樣的描述,“光靠勤奮也許成不了明星分析師,但不付出萬分勤奮一定成不了明星分析師。”深圳一家研究所的副所長甚至坦言,“現在我們一般不敢招聘女分析師,因為這工作確實太累了,要耗費很多精力和體力,難以兼顧家庭。”而且,一年評上明星分析師並不代表永遠的高薪,如果第二年不能保持“明星狀態”,待遇會迅速降級。

  正是這種長年累月的疲勞感,讓許多分析師選擇了“棄賣投買”。一位從研究所跳槽到基金公司的買方分析師告訴記者,“其實待遇並沒有提高,但輕鬆多了,至少自己的時間多出了許多。”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分析師從賣方轉向買方是正常的職業選擇,在國際上也是通行慣例,但不斷升級的“離職潮”仍然引發了許多研究所高管的重視和反思。

  “在這個過度商業化的行業,我們是不是該給分析師們多一些人文關懷?在優待明星分析師的同時,我們是不是也該對普通分析師多一些關注?”安信證券副總裁李勇透露,公司從去年底開始已經注意到這些問題,今年將大力加強對年輕分析師的培訓,多安排一些明星分析師拿出部分精力“傳幫帶”新人,並準備推出一些“減壓”措施,儘量讓分析師們能夠愉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