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編者按:據IMF估計,全球銀行業因08年金融危機遭受的損失為2.28萬億美元,其中美國銀行業損失為8550億美元。金融危機爆發的本質是信用危機。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類逐漸步入信用社會發展階段。信用關係逐漸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原動力。
一、信用關係構成現代社會的經濟基礎,是決定人類認識世界方法的物質基礎
信用革命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經濟基礎要素,信用加入了社會再生産的全過程,並成為主導性因素。
信用革命的實質是:資本主義生産擴張對消費的需求突破了當年創造的物質財富的消費限制,把未來人類可能創造的財富以信用的方式用於今天消費。
信用關係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原動力。
國際債權債務體系的不平衡成為世界動蕩的根源。
關注以下概念:信用、信用關係、信用體系、信用評級、信用評級體系、金融、金融體系。
二、金融危機、主權債務危機、世界經濟危機、信用戰爭、利比亞戰爭,是發達債務經濟對信用關係破壞的結果
金融危機是美國金融資本為了追逐利潤,不斷背離信用關係形成的客觀規律,把債權債務關係泡沫化,構建起了一個沒有實際財富支撐的信用體系,次級貸款作為信用鏈條上最薄弱一環的斷裂立刻推倒了金融領域的信用關係多米諾骨牌,這就是所謂的金融危機。
主權債務危機是國家過度負債的結果,發生在金融領域的信用危機助推了本已超過負債限額的政府進入危機邊緣,一是危機導致國家財政收入的減少,二是政府救助危機增加了財政赤字,三是由此導致的政府債務負擔增長。主權債務危機發生在西方發達國家的根本原因是,國家的發展戰略和社會管理出現了問題,超越自身實際償債能力過度負債消費必然出現償債危機,僅是表現形式不同,爆發的時點不同。
世界經濟危機是信用危機發展的一個階段,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準確的定義應該是信用危機,先是發生於金融領域;接著傳導致實體經濟,這個階段可稱作經濟危機;而後進入主權債務危機階段;政府為避免主權債務違約給本國帶來滅頂之災,用各種方式轉嫁危機,特別是超發貨幣,通過貨幣貶值輸出債務,大幅增加了世界貨幣的流動性,引發全球通脹,不僅損害了國際債權體系的利益,而且削弱了債權國的經濟增長力,同時也沉重打擊了債務國的經濟增長動力,這種信用關係破壞的聯動效應拖累了世界經濟恢復性增長,危機四伏是當今世界形勢的真實寫照。世界經濟危機是發生於金融領域信用危機的延續,是信用關係的持續破壞,而不是所謂的二次探底或二次金融危機。
2010年11月,以美聯儲繼續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超發美元為標誌,美國發動了世界信用戰爭。信用戰爭是信用危機發展的高級形態,是美國運用貨幣、利率、匯率等信用手段進行債務輸出,迫使各國以各種信用工具為武器捍衛本國利益。美國信用關係的持續破壞使國家處於存亡之際,通過發動信用戰爭以達到挽救國家危機的目的是美國政府的必然選擇。
利比亞戰爭是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階段由發達債務國家發動的一場旨在轉移其主權債務危機的侵略戰爭。債務國家償還債務的根本來源是其生産出更多可實現價值的物質財富。然而,發達債務經濟體完全通過新創造價值償還債務幾乎是不可能的,於是就通過戰爭手段搶掠財富。我認為,利比亞戰爭的發動者是最清楚這一點的。
無論國際形勢發生什麼變化,如果我們從信用關係的視角進行觀察就會抓住問題的本質,就會發現貫穿于所有事件中的一條主線,就不會隨波逐流,就會對發達債務經濟體的信用狀況作出合理的解釋。
三、債權體系是防止世界經濟出現大崩潰的中流砥柱
世界排名前十五位的最大債務國都是西方發達國家,它們佔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世界信用資源,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年貢獻率卻不足3%,真正的財富創造者是債權國家。債務體系拖累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是導致世界經濟發展失衡的根源,如果沒有像中國這樣的債權國家構成的世界債權體系的支撐,必定出現國際債權債務體系大崩潰的局面,世界將進入全面危機階段。
四、動蕩的世界局勢呼喚國際評級體系改革
人類今天所處的是一個信用世界,信用關係把世界聯結為一個整體,信用關係的破壞導致世界動蕩,而引發信用關係不穩定的因素是債務人的償債信息不對稱,是現存國際評級體系加劇了這種不對稱。構建一個能夠體現信用關係本質要求的新型國際評級體系是解決國際問題的正確選擇。
新聞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