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經濟臺滾動新聞 >

第一時間.讀報 2010-07-13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13日 09: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第一時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進入[第一時間]>>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歡迎您第一時間聽我讀報。先來看大報速覽。

    今天的《中國證券報》説,統計數據顯示,6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1%,近16個月以來首度出現回落。一些全國性的大開發商已經在多個城市降價一到兩成。除此之外,房地産新開工面積、國房景氣指數也有不同程度回落。一些專家認為,國內房價“拐點”正式確立。同時,由於樓市調整勢頭逐漸清晰,房價繼續震蕩回落的可能性較大。《人民日報》也從今天開始推出系列評論,探討當前的租房市場現狀,尋求租房市場的有效監管。

    今年以來,以東部地區企業加薪和中西部地區政府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為標誌,勞動力成本上升的“信號”不斷閃現。今天的《新華每日電訊》説,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兩難”選擇,中國經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一方面要把擴大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同時抓緊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在“充分就業”與“體面就業”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

    今天的《中國青年報》説,上海消費者梁玉祥遭遇旅遊網站出售假保單,經過了一年多的艱難訴訟,贏得一審勝訴,法院判決網站賠償梁玉祥通訊費200元,而梁玉祥光訴訟費就掏了近兩萬元,維權代價高,違法成本太低讓他心情難以平靜。一審判決維護了消費者的權益,這是法制的進步。但面對這樣的維權成本,您會選擇挺身而出嗎?

    來看今天的話題。

    近日關於全面放鬆第三套房貸的消息被傳得沸沸颺颺,有媒體甚至解讀這是樓市調控政策鬆動的信號,而受這一消息影響,昨天A股地産股也是集體井噴,幾大地産巨頭漲幅均在5%左右,迎來了7月份以來的最高點。《新華社》説,昨天,銀監會和住房城鄉建設部的有關負責人就出來澄清,第三套房貸鬆綁屬於媒體誤讀,強調要堅定不移貫徹“國十條”以及相關的配套措施。前面的新聞也跟大夥説了。

    其實,最近關於樓市政策鬆動的傳聞還不止這一個。房産稅遲遲難“落地”在上週末也再度成為市場炒作的熱點,這一消息被解讀為“樓市調控或將鬆動”;在上週末同樣被當成“樓市調控見底”依據的還有媒體報道稱國資委授意央企房企頻頻拿地,這也遭到了國資委的否認;還有傳聞説最近國家委託有關機構調研樓市調控是否誤傷經濟,等等。

    對於這些密集出現的傳聞,《北京商報》説,不排除是開發商和炒房客利用調控“中場休息”階段炒作。既得利益者過冬的乾糧在逐漸消耗,在調控進入敏感期的時候傳出這樣的消息,目的一是為了吹高股價以及給三季度大規模推盤做準備,二是放放試探氣球,看看各方反應。

   《北京青年報》認為,傳聞頻出,説明調控政策面臨著嚴峻考驗,多方力量的激烈博弈仍在持續,政府應加強對各地對樓市新政貫徹的督促和問責。在政策儲備及後續發力方面,也應該給予市場明確的預期。只有做好了這些,各種章魚保羅式的言論才不會擾亂市場和人心,宏觀調控的穩定性才能得到保證。

    下一個話題。

    最近,有媒體相繼爆出北京、廣州、杭州等地的個體戶信用卡交易受到限制的新聞。《北京日報》昨天從銀聯方面得到確認,近兩個月來,銀聯的確是在逐步關閉開展信用卡收單業務的個人結算賬戶,銀聯負責人表示,目前信用卡套現行為日益猖獗,此舉是執行央行的相關規定,防範信用卡套現風險。

    銀聯的一聲關閉,讓不少個體商戶亂了陣腳。《北京日報》説,在北京的萬通、官園等批發市場,不少商戶都反映,停止個體戶信用卡業務後生意受到了影響。潘家園眼鏡城的個體老闆楊先生説:“我這兒原來80%的交易都是信用卡結賬,現在信用卡交易一停,來進貨的客戶現金不夠只能賒賬,賒賬風險太大,不同意賒賬又容易丟了生意,兩難啊!”而據官園批發市場方面統計,市場6月的日均交易金額是2897萬元,其中信用卡交易佔到了45%,而本月停止刷信用卡,交易全部改為現金結算,日均交易額為2100萬元,比上個月下降了將近3成。
 
    面對惡意套現,銀聯重拳打擊的確很有必要,不過,惡意套現的個體戶畢竟還是少數,不分青紅皂白全給停了,未免因噎廢食。防範信用卡套現,還應該同時對信用卡發放和收單加強管理,銀行還可以與稅務部門合作,引入稅控機制,壓縮不法商戶非法套現所能獲得的利潤空間。方法這麼多,最簡單的未必是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