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張茉楠:巴塞爾協議Ⅲ或將開啟我國金融體系改革大幕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1日 13: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11日訊 近期,全球巴塞爾協議Ⅲ終於敲定了全球金融監管新框架,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明確表示,為避免全球再遭金融海嘯衝擊的風險,將全球系統重要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提高1%至2.5%,且需在2016年至2018年的三年內逐步達標。張茉楠今日發表博文指出,中國金融體系自身的監管改革大幕必須開啟。

  張茉楠指出,對於中國而言,中國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的標準似乎並非是一大難題,而且中國銀行體系的業務模式實際上仍屬於傳統意義的業務模式,以存貸業務為主,較少涉及金融衍生工具。再者,高額儲蓄率的背景下,中國銀行業長期以來享受著來自於居民存款的充足流動性,對批發市場融資渠道依賴較小。然而這並非意味著沒有重大挑戰,中國金融業高盈利的成績下面同樣蘊藏著非常大的風險“病灶”。

  文章指出,第一大風險,中國銀行存款資金來源充足,但投資需求增長遠遠落後於存款資金供給,為降低賬面不良資産、提高借款企業的資質,銀行體系內形成了龐大的存貸差。銀行過多的製造信用,使得基礎貨幣的供應遠不夠金融體系對基礎貨幣的需求,實際流通中的貨幣明顯過大。

  第二大風險,中國的影子銀行體系已經非常發達,由於對影子銀行游離于監管之外,很多銀行將貸款轉成被依託公司打包的金融産品,這些被輕度監管的信託公司再將資金投資于實物、基礎設施、金融工具和高風險高回報的領域,比如股票市場、房地産等,並通過資産抵押以及股權持有等方式使更多的主體聯絡在一起,而一旦資産價格出現大幅波動,這些主體也就形成了一個緊密相連的風險組合。

  第三大風險,房地産捆綁著土地財政和土地金融,這樣低效率的投資,房地産泡沫,以及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資金支持,都會使銀行的貸款質量惡化。標普和惠譽的警示並非空穴來風。2010年銀監會內部統計顯示,當時統計的7.66萬億元的平臺貸款餘額中,有2萬億元存在著嚴重問題,包括借款主體不明確、當期債務償還存在嚴重問題、以及/或將貸款用於自有資本或挪作他用等。另有4萬億元貸款的現金流不足以覆蓋其本息。

  張茉楠指出,正是由於我國金融體系裏仍然存在著“病灶”,一遇到風吹草動,風險就會暴露出來。一些金融機構不僅不能有效地貫徹落實貨幣政策,反而會成為宏觀調控的利益“博弈”方和政策傳導的“梗阻”。因此,在當前全球各國積極推進金融變革的時候,我國不能成為全球金融監管改革的“旁落者”,而應抓住金融全面開放之前難得的歷史機遇期,繼續深入推進金融體制改革,從宏觀審慎監管的角度,將銀行系統的風險與貨幣政策、金融監管、微觀治理和金融對外開放政策綜合起來考慮,切實提高防範和應對金融危機衝擊的能力。

  作者介紹

  張茉楠: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經濟學博士後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57fc570102dqkb.html?tj=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