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1世紀經濟報道 荊寶潔 三亞報道
核心提示:聶梅生再次耐心強調,並給這個“10%”加上定語,是35個限購城市房價下降10%。
演講完畢後,全國工商聯房地産商會會長聶梅生被記者團團包圍。記者們反復提問的是關於此前聶所預測的房價將下降10%,儘管這一問題已經在不同場合被提問了多次。
聶梅生再次耐心強調,並給這個“10%”加上定語,是35個限購城市房價下降10%。假設調控中各類房價不變,只是結構性調整,限購使投資性購房減少 10%,保障性住房增加10%,結果將該城市房價統計數據由10000元/平方米變為9000元/平方米,下降10%。結構性下降幾乎是必然的。
聶梅生每一年都參加博鰲房地産論壇。2008年,她判斷房地産正處於險局,但並不悲觀;2009年,她斷言樓市已經觸底,但調整未結束;2010年7月,她指出房價上漲勢頭已經被遏制,但調控細則不明確,她擔心調控持續的時間,此後,市場迎來反彈。預言被事實印證。你無法體會到一個預言者言中後,感受到的不是喜悅,而是憂慮。
幾乎在每個公開場合,她都會被問到房價的問題。然而房價問題恰是浮躁的表象。“房地産當前的問題不是房價高和低的問題,也不是可否壓的問題,而是深層次的改革的問題。”聶梅生説。
聶梅生認為,過去數年裏,房價幾乎總會在每一輪調控後報復性上漲,是因為制度改革不夠。事實上,在中國房地産市場起關鍵作用的是土地供給,制度性改革需要跟上。近10年來地價不斷領跑房價,且速度越來越快。“土地已經成為平抑房地産市場的權重力量。”她説。
2010 年全國土地出讓總價款達2.9萬億元,較前一年增加69.4%(北京為1628億元,上海為1513億元,大連為1157億元)。2010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約佔地方本級財政收入的71%,比上一年增加22.2個百分點。地方對土地財政的依賴程度越來越深。而在1999年,土地出讓金比重僅佔本級財政收入的9%左右。“土地財政的故事已經走到盡頭,如果繼續,將導致金融類風險。”聶梅生説。
同時,房價的上升指數一直低於地價的上升指數,兩條數據線的走勢差距越拉越大。“是地價領跑了房價。”聶梅生稱,
在中國現行土地出讓制度和房地産開發模式下,地根吸住了銀根,這在2010年尤為突出。如何疏導積聚在土地中的資金,這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視。金融機構以土地抵押貸款方式進入土地市場,形成了土地金融。國土資源部公告顯示,2009年全國84個城市土地抵押貸款2.59萬億元,同比增長42.8%。據全國人大審計報告,2010年底地方政府以土地出讓償債餘額為2.54萬億,開發商貸款多以土地證抵押,餘額至少有1萬億,合計不低於3.5萬億。一旦土地出讓量下降,土地出讓金下滑,不僅影響地方收入,也關聯銀行的土地抵押貶值,甚至資不抵債,形成銀行壞賬。“可見地價同樣是跌不得的。”聶梅生感嘆。
“希望房價下降,地價上升是不現實的。”聶梅生對此不無擔憂,如果目前的招拍挂制度繼續,不僅房價不能夠支撐,地價也難保,最終會引發金融風險。“如果不改革土地制度和財稅制度,房地産市場依然會重復過去的輪迴。”聶梅生認為。政府一方面應抓緊進行財稅和土地供應制度改革,使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比例降低,和房價逐步脫鉤;同時要促進已出讓土地的合理開發利用,儘快形成有效供給,平抑市場。
但土地出讓金和房産稅不可兼得,房産稅的改革是以土地出讓金的改革為前提的。她進一步分析,如果對所有存量住宅徵稅,稅率為1.5%,全國一年的住宅類房産稅將為7600億元,加上商業物業將達1萬億,持續下去將有望取代土地出讓金。但是當前這種徵收方式是不合理的,原因在於現有的土地出讓制度已經一次性的收取了70年的土地出讓金,而且是在拍賣背景下使地價大幅溢價後的出讓金。如果對業主採取評估現值逐年收房産稅的方式,而政府卻70年一次預收土地使用費,十分不合理,應該抵消已付部分。除非政府方也採用分期徵收土地出讓金。這樣,通過長期的徵收房産稅可以把地方政府從土地財政裏解放出來,也是一種改革性的措施。
“現在的民生問題是房價太高,買不起房,大家還沒有太拿房産稅當回事,當開始徵收房産稅的時候問題就顯出來了。”聶梅生指出,買了房子的人是戶籍居民的大部分,目前城鎮住房自有率已達到83%。所以未來買房的一部分和已有的一部分人的意見都要考慮。
然而,改革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土地政策、房産稅、農村小産權的問題,井噴式地提到議事日程。“房地産的改革有賴於整個國家的財稅體制的改革,需要耐心也需要時間,房地産制度性變革並不是空想。”聶梅生語重心長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