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今日起,本市各家商業銀行按照央行規定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這是央行今年以來第三次加息,也是金融危機之後第五次加息。調整後,金融機構人民幣一年期存款利率達3.5%。而記者調查了解到,本次加息後,許多市民仍感到存款“負利率”的壓力,希望在理財方面“跑贏CPI”,理財市場在各種合力作用下産生了連鎖反應。
頻繁加息 居民存款意願冷
市民許小姐昨晚聽説加息後表示自己不會將手中富餘的資金立即存入銀行,因為上月末一些銀行攬儲的行為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她不僅接到了多家銀行的短信聲稱發售高收益率的理財産品,甚至有的銀行為攬儲將小廣告放到了她的自行車車筐內。“銀行現在很‘差錢’!”她笑著對記者説,“下半年我預計銀行還要有更‘瘋狂’的舉動,我還要等等看”。
記者了解到,本次加息顯示貨幣政策依然將抑制通脹作為從緊政策的主要目標,但是5月CPI指數同比增長達5.5%,仍沒有扭轉負利率時代人們對年內多次加息的預期。本次加息後,以10萬元1年期的定期存款計算,加息後的利息收益將由3250元增加到3500元,增加250元。而去年同期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2.25%,當時10萬元的收益僅為2250元。從去年10月起的五次加息後,儲戶的收益增長了1%,10萬元多獲利1000元。與銀行連續推出高收益理財産品和多種獎勵舉措相比,很多人不滿足如此微薄的收益。統計顯示,儘管有加息的背景,今年1至5月,本市金融機構個人存款仍同比少增6億。銀行業內人士認為,本次加息後,居民儲蓄回流的趨勢也不樂觀。
銀行差錢 理財産品發高燒
記者採訪了解到,本次加息又吊起了人們對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的“胃口”。一些接受隨機採訪的市民告訴記者,上周他們得知多家股份制銀行將七天的理財産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提高到5%以上,有的産品半天就賣完了,很多人懊悔“去晚了,沒搶上”。
據銀行業內人士透露,理財産品大戰近期確實已經“白熱化”。因為進入6月,銀監會開始實行日均貸存比考核,銀行面臨“年中大考”,為緩解考核壓力紛紛推出較高收益的超短期理財産品。多家銀行發行的超短期理財産品為市場主流,投資期限在7天內的理財産品約佔發行總數的20%。人們申購的眾多高收益率的産品是6月底先存進銀行,而起息日是在7月1日之後。而過了6月底這個關鍵時點,理財産品預期收益水平上升乏力,反而可能會降下來。同時業內也在提示投資者理性對待“年化收益率”,儘管有的短期理財産品標榜高於一年定期存款收益,但是其收益是按照資金佔用天數計算的,如果是七天理財産品的實際收益水平是將年化收益率先除以365天、再乘以7天來計算。此外,監管部門擔憂銀行攬儲惡性競爭帶來不可預知的風險,為促進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健康發展,中國銀監會日前就《商業銀行理財産品銷售管理辦法》向社會各界公開徵求意見。根據《辦法》,銀行對理財産品和客戶承受能力均要進行五級分類。客戶只能購買風險評級等於或低於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評級的理財産品。此舉是否能為高熱的理財産品市場降溫,各方也在拭目以待。本報記者 劉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