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文/本報特約評論員 李而亮
地溝油,這種一聽名字就令人噁心的東西,過去我們只認為是個別黑心小作坊的不良之舉。“七一”前夕,“新華視點”記者歷經一個多月、行程數千里進行臥底採訪揭開一個黑幕:京津冀三地的地溝油生産已經形成完整的産業鏈條,而他們加工生産的巨量地溝油,竟有1/3以上回流到我們的餐桌上。看到這個消息,不僅是噁心,簡直令人崩潰。
地溝油形成大産業的信息,過去不是沒有,只是大家不相信而已。經濟學家郎鹹平(微博專欄)前一陣在“我們的日子為什麼這麼難過”的講座中就談過這個問題,他認為我國擁有全世界整合最徹底、最高效的地溝油産業鏈。郎鹹平説,市場上食用油的價格是每噸6000塊。而地溝油的成本大概也就是300塊錢,提煉出來的地溝油每噸可以賣到3000塊,這就是泔水“變身”的暴利。如今,全國地溝油行當一年的總利潤達到15億至20億元。這是個什麼概念?就是説把整個廣東省製造業的利潤加到一起,還跟地溝油行業的利潤差了一大截。
公眾對地溝油的高度産業化與氾濫成災之所以將信將疑,關鍵在於地溝油的生産加工工藝已到了非常“高超”的程度。從餐廚垃圾到“成品油”,外觀上透明清亮,香味純正,和真的色拉油沒有什麼兩樣。“只要不進實驗室,絕對看不出來是什麼油。”一位從事加工的老闆很自豪地説。相對於與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等有害食品,回流於餐桌的地溝油不會短時間內産生“大頭娃娃”、“結石寶寶”。按照食品安全長期以來“民不舉,官不究”的慣例,地溝油享受著悠然發展的安全感。
要説國家對地溝油問題不重視,這不符合事實。就在去年,國務院辦公廳專門發佈了《關於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各地政府主管部門也先後頒發了相關的法規文件,有些省份還搞過整治地溝油的“專項行動”。然而,就在國務院眼皮子底下的京津冀,地溝油産業卻呈燎原之勢,讓人不知國務院嚴令的整治之風刮到哪去了。
回顧我國食品安全的整治工作,總少不了會同各部門“聯手打擊,齊抓共管”的字眼,總伴隨著運動式的“專項行動”。這樣的措施不能説都不管用,比如説三聚氰胺牛奶、瘦肉精豬肉,徹底切斷添加劑源頭就能收到成效。但對於地溝油問題,此藥方就不一定對症。地溝油的源頭是餐廚垃圾,是無論城鎮鄉村都要大量産生的廢棄物,人的生活越好産生得越多。源頭是管不住的,只能管住其出口。而出口分流的多渠道,註定了很難做到齊抓共管。工商、市政、城管、環保、衛生、環衛、質檢,要對餐館酒店食堂每日産生的泔水,根據是農民拉走、上門收集、野外填埋等不同去向做個管理分工,怎麼也不著調。如是,齊抓共管,往往成了誰也不管。年初瀋陽爆出40噸有毒豆芽,就出現8個部門管不著的現象。
餐廚垃圾為世界性共有,發達國家對此不是齊抓共管,而是特許經營。日本採取的辦法就是由政府指定的企業來經營餐廚垃圾,將回收、處理、加工、開發與銷售,作為一個産業來構建,納入特許經營範圍,其他任何行業不得涉足。政府通過補貼和監管等形式,讓地溝油只能按照政府允許的方向,變為柴油、生物燃料等再生資源。
特許經營,説白了就是壟斷。我國將事關國計民生的戰略性資源進行壟斷經營運用得爐火純青。那麼,將事關億萬人民健康的而又難管的事情,適當“壟斷”一下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