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海油要不要承擔責任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6日 11: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國家海洋局5日表示,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已形成劣四類海水面積840平方公里,對海洋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損害。此次溢油事故,由作業者康菲石油公司承擔事故責任,獲罰20萬元。此前頗受輿論指責的中海油卻逃過一“劫”,不需要承擔漏油責任。

  840平方公里的污染面積,不是一個小數字。按渤海總面積7.7萬平方公里計算,此次污染面積已經超過了總面積的1%。中海油出了這麼大的事情,卻不需要承擔漏油責任,很多人想不通。

  按照國家海洋局的説法,依據相關法律規定,應由作業者承擔所有責任。此次康菲公司被認定為責任者,因此海洋部門只追究該公司的責任。既然是法律的規定,似乎就不好再多説什麼了。

  不過,即使中海油不必承擔法律責任,也絕不意味著這家央企就可以超然於此事故。從經濟責任來説,中海油的責任要根據其與康菲石油簽訂的合同來界定。回顧此事故的前前後後,在法律責任與經濟責任之外,中海油理應誠懇向社會道歉,並擔當起其必須擔當的更多責任。

  中海油作為央企,作為“共和國長子”,作為上市企業,管理不嚴之責,無論如何是不能逃脫的,此為責任之一。蓬萊19-3油田位於渤海灣,是由中海油與美國康菲石油合作開發,其中,中海油有51%權益。儘管作業方是康菲石油,該企業依法當受罰,但合作方中海油又焉能置身事外——正如一幢正在建設的樓房出了問題,建設方不能脫責,開發商又豈能完全脫離干系?從管理不嚴的角度找責任,這是中海油需要自省的第一步。

  責任之二,是事故發生已經整整一個月,這麼長的時間裏,中海油能瞞就瞞,或者利用概念,揀數字小的説。集體沉默的鴕鳥策略,是對公眾利益的無視,企業社會責任更無從談起。那種“由於技術局限性等相關問題,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得出結論”的説法,是沒有説服力的,卻讓人心生不見反思、倒見推卸之感。中海油不僅對普通大眾不作交代,甚至相關地方政府對事故也毫不知情。另外,中海油方面此前透露,此次事故泄漏範圍只涉及200平方米左右,卻刻意不談及污染面積。200平方米與840平方公里的反差,真是讓人感慨。

  責任之三,是中海油近年來已經造成多起相關事故。本報近日的相關報道顯示,去年5月,中海油天津分公司“南海一號”鑽井平臺就發生過溢油事故。很遺憾,中海油對於較為頻繁的事故,從不完整披露。“粗暴開採”的背後,是懲罰無力,大型央企根本無畏懼心,以後又如何能防微杜漸?

  常言道,“人心是桿秤”。作為一家大型央企,中海油理應擔當的責任,或許不在國家海洋局的處罰裏,但一定會在社會公眾的心中。央企的傲慢與當前海洋生態現狀兩相對照,更是令人深感憂慮。本報今天有報道指出,近30年間,我國沿海共發生船舶溢油事故2353次,平均3.5天發生一起,溢油總量達34189噸。海洋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海洋生態已在告急,現實不容忽視。

  問題又回到最為常識性的邏輯上來。面對頻頻的海洋污染事故,一是要靠相關企業強化管理,優化技術,並擔當起必要的義務;二是監管者要盡到責任。中國目前存在的許多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監管者與被監管方利益常常一致,或者是制度建設跟不上現實要求。比如,此次針對康菲石油20萬元的處罰,力度明顯過小。如此頻繁的海洋污染事故,與如此輕微的處罰力度兩相對比,更顯出相關立法的滯後與不足。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在海洋生態堪憂、海上石油開發日益頻繁、類似污染事故可能處於高發期的背景下,相關各方理應以此次事故為戒。進一步梳理、檢討事故原因,優化或建立常態應急機制,可謂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