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東西部利弊兼有 紡織産業轉移條件有待完善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5日 07: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證券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隨著東部沿海地區勞動力緊缺與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我國紡織企業開始出現從東部沿海到中西部轉移的情況出現,而這一現象得到了政策的支持。

  6月28日,中國紡織工業協會聯合經緯紡機、福建南紡、華峰氨綸、華孚色紡等16家紡織服裝企業共同發佈社會責任報告。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孫瑞哲日前在2011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社會責任年會上表示。“我國紡織産業面臨著從東部沿海到中西部的梯度轉移問題,但這種轉移絕不是簡單的産能轉移,而是在産能轉移的過程中,對技術、人力資源關係、環境、社會責任等的全面提升。”

  不過,中國第一紡織網主編汪前進向《證券日報》記者談到:“從東部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的産業轉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當地經過長時間的培育期後,才能實現的目標。”

  成本壓力促使産業轉移

  東部沿海地區的勞動力緊缺、成本上漲、土地的局限等因素成為紡織經濟發展的瓶頸。最近幾年,東部沿海一些城市,如東莞、深圳、上海、惠州、廣州、鶴山、中山等,企業紛紛外遷,遷往江西、湖南、廣西、香港等地。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張莉表示,中西部地區擁有較為低廉的成本、豐富的土地資源以及強烈的引資需求,這些比較優勢均未得到充分發揮。因此,推進紡織産業轉移,推動紡織結構調整,優化産業佈局,促進紡織行業持續發展迫在眉睫。

  對此,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熊曉坤向記者分析:“促使紡企由東部沿海向中西部轉移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由於棉價波動較大,紡織企業為保持正常的生産運作,一般需要庫存部分棉花,去年棉價上漲使企業以高價購買棉花用於庫存,而今年棉價大幅下跌使前期存儲的棉花成為包袱,而中西部靠近棉花産區,企業能夠在當地開廠有效掌握棉花資源;另一方面是迫於人工成本壓力,由於東部沿海地區人工成本高於中西部地區,並且東部地區還出現用工荒的情況,而中西部地區人工成本明顯低於東部沿海,而由於東部沿海工資優勢逐漸弱化,導致勞動力回流至中西部地區,勞動力資源豐富。

  福建一家紡織企業高管向記者談到:“中西部地區在勞動力成本與原材料供應等因素上要強于東部沿海地區,同時,在土地資源上也要優於已經高度發展的東部沿海地區。這些因素將有利於部分紡企在中西部建廠。”

  汪前進認為,産業轉移是紡織企業的自發行為,如果産品價格低將會加強産品的競爭力。這就需要降低成本。紡織行業本就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産業,東部沿海地區的勞動力緊張也使得紡企成本壓力加大,中西部地區的勞動力資源明顯要強于東部沿海地區,也會減少勞動力成本帶來的壓力。

  中西部産業配套缺失

  紡企注重産業鏈完整轉移

  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熊曉坤認為,紡企由東部沿海向中西部轉移是大勢所趨,這將有效帶動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但是中西部地區的相關配套設施還不夠完善,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發展。

  上述紡企高管也向記者反映:“雖然産業轉移到中西部地區可以緩解勞動力成本,但其它方面的成本卻不會降低。”

  “除了勞動力成本外,還要考慮環境成本。比如當地的工商環境和市場氛圍等,另外,還要考慮當地政府的態度問題等因素。”上述紡企高管向記者談到:“最主要的是,還要考慮産業鏈是否完整的問題,如果産業鏈不完整,對於企業來説同樣有成本壓力。”可以想見,如果一家紡企想買布買不到,或是想賣布卻沒人買的景象對企業來説是個災難。而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當地有個完整的産業鏈來支撐。

  汪前進向記者分析道:“紡織企業除了成本競爭外,還要考慮産業鏈的競爭。目前的中西部地區的産業配套還不完善,與東部地區相比,紡織企業相關的産業供應與銷售將受到制約,如當地沒有相關的配套産品或設施,那麼,企業還得從其它地方購買,這將産生成本高或交貨時間長等不利因素。”

  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熊曉坤認為:“東部與中西部地區的主要差異有三:一是,由於區域發展水平不同,其相關的配套設施的完善度有差別。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在配套設施的建設方面較為完善,對企業發展具有促進作用。二是,市場集中度不同。東部市場的市場集中度較高,而中西部地區市場集中度相對較低;三是,渠道分佈狀況不同。東部市場渠道分佈的覆蓋面較廣,並達到一定深度,而中西部市場渠道覆蓋面有限。”

  汪前進認為,産業轉移是企業的市場行為,政府只能起引導作用,關鍵還要看企業自身的發展需求。

  目前來看,産業轉移只是剛剛起步階段,在紡企逐漸的轉移過程中,隨著中西部市場的逐漸發展與完善,這些地區將成為未來紡企的一塊寶地。(矯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