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7天、4天、2天,週期越來越短 6%、7%、8%,年化收益率節節攀高 短期理財成銀行攬儲“稻草”
本報濟南7月3日訊(記者 崔濱) 儘管是週末,省城市民顧冉的手機還是收到了3條銀行理財産品認購的宣傳短信,“起點5萬元,4天年化收益率8%,比上周推薦的産品收益率整整高了3個點呢。”為了完成上半年的存貸比考核、下半年的貸款額度,讓顧冉心動的高收益超短期理財産品,成了眼下各家銀行攬儲的“救命稻草”。
從6月下旬開始,市民顧冉和丈夫的手機就頻頻收到銀行理財産品的短信,而在3日顧冉向記者展示的近10條短信中,“短期”與“高收益率”成為共同的關鍵詞。
“中信銀行4天期理財産品,起點5萬元,預期年化收益率7.5%至8%;民生銀行7天年化收益率5.2%,起點20萬元;招商銀行起點10萬元7天理財,預期年化收益率6%;工行區域高凈值個人理財産品,期限3天,起點5萬元,預期收益5%至5.5%。”在這些産品中,時間最短的一款超短期開放式理財産品,理財期限只有1天,預期年化收益2%。
“早知道現在短期理財産品收益率這麼高,就不買長期的了。”顧冉説,她之前買的農行的一款92天的理財産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僅有3.9%,而同一銀行的另一款7天産品收益率則有5.6%。同樣,光大一款10萬元起點、期限6個月的産品,預期年化收益率4.8%,低於另一款10天期限5.1%短期産品的收益率。
對於超短期理財産品與長期理財産品年化收益率之間出現的“倒挂”,省城銀行人士表示,“越是在年中,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率就會越高。每家銀行都這樣。”
按照銀監會6月1日的要求,銀行除了對季末、月末存貸比考核外,還要進行日均存貸比考核。而6月30日中期業績的考核節點,使得本來受調控影響就很“缺錢”的各家銀行不惜以超高收益率的超短期理財産品“買”存款。
“雖然6月底的‘大考’過了,但是銀行還是不會放鬆吸收存款的力度。”省城某銀行理財顧問告訴記者,“存貸款的利差收益,是銀行最為看重的利潤來源。而各家銀行下半年的可放貸額度,都要看年中銀行存款的多少。只有存款越多,下半年的放貸額度才能越寬鬆。”
不過,面對如此高收益的理財産品,是否能得到高收益還需要“走著瞧”。由於目前理財産品期限內的收益率一般是年化收益率,如一款10萬元年化收益率為5%的7天理財産品,實際收益僅為100000 5% 365 7=95.89元。而且購買理財産品還需要經過申購和還本兩個清算期,其間有起息日、到期日、支付日等關鍵日期,這期間的本金一般是不計息或是只計算活期利息,無形中拉低了預期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