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生乳標準顧得了散戶顧不了質量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4日 07: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報上海7月3日電(記者 周凱)在今天舉行的星河灣中國經營論壇上,光明乳業總裁郭本恒表示,中國生乳的標準幾乎是世界上最差的,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國奶牛的養殖散戶太多,而為了照顧散戶形成的低標準,實際上是在害奶農。

  對論壇主持人關於“為什麼中國乳業行業標準低”的提問,郭本恒並不回避。他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國商業環境存在的問題,比如,一些食品行業的企業缺乏自律,導致三聚氰胺、瘦肉精、蘇丹紅等事件頻現;其次,不少企業在營銷策略中用商品“整容”的方式誤導消費者;第三,在一些領域,政府監管力度不夠,中庸思想作怪,這也是中國奶業行業標準低的原因之一。

  此前,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炮轟奶業新國標被個別大企業綁架,每100克牛奶中,蛋白質的含量要求從1986年的2.95克減少到2.80克,每一毫升中,菌落數的要求則從50萬個提高到200萬個。這個標準被王丁棉指責為“世界上最差、最低的奶業標準”,使奶業的安全水平倒退了25年。

  對此,衛生部的態度是,新標準符合國內實際情況。2010年7月13日,衛生部在“乳品安全國家標準問答”中就曾表示,設置蛋白質指標為大於等於2.80g/100g,主要來自於以下考慮:一是符合我國生乳生産實際;二是符合奶牛泌乳規律,奶牛不同泌乳期蛋白質含量不同;三是尊重客觀事實,健康奶畜所産蛋白質含量低於2.95g/100g的常乳是客觀存在的。

  郭本恒也把中國奶業標準低的原因歸結于散戶太多。他介紹説,如果養殖規模達到幾百頭牛,通過機械榨奶,送到專用冷藏櫃,再用專用冷藏車運輸,生奶肯定不會有問題,每一毫升中菌落數肯定低於10萬個,甚至3萬個以下。但是如果只養兩頭牛,人工擠奶,再放到一個桶裏,再用普通車運到奶廠,每一毫升中菌落數,200萬個都打不住。

  對於菌落總數指標大大高於1986年的標準,衛生部也稱,我國奶牛小規模散養比例較高,100頭以上規模養殖的比例僅為23.1%,5頭以下的比例為32.4%,養殖技術水平太低造成生鮮乳菌落總數相對較高。

  對此,郭本恒認為,降低國家標準實際上是在害奶農,“進入WTO後,人家不會因為你是散養戶,就降低你的標準,養兩頭牛永遠都無法致富。”郭本恒表示,要提高中國奶業標準,就要實行養殖奶牛的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

  此前,奶業資深專家王寧寧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散養模式拖了國內奶業的後腿,但它是國內奶源供應的主流,要改變這一現象,需要的是轉變經營模式,變成大規模的牧場經營。但是,養一頭奶牛,投資在6000元至1萬元左右,如果建規模千頭牛的養殖場,奶牛投資加上設備投入數額巨大,散戶轉向集約化經營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