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楚天都市報訊 70歲陽新老人楊裕忠,于上周又承包了一座近千畝荒山。細算起來,從1991年開始,這位七旬老人承包了荒山4000余畝,通過種樹及在樹林間套種農副産品,帶來直接經濟效益。
1991年,回村探親的楊裕忠,無意中聽説村裏的1000畝萬節垅山要承包給他人造林,但20多批人來了又走了,林子一直沒造起來。不顧老伴的極力反對,老楊變賣家財,還借了6萬塊錢請工人,扛著鐵鎬上了山。
8年時間裏,他給荒山“穿”上了漂亮的綠色外衣,茶林、青松、杉木、楠竹一字排開。但如何實現經濟效益的問題,也跟著而來。1991年時,他聽説杉樹賣到武漢的價格是每立方米1200元。可待到8年後長成時,武漢市場上的價格已經跌到了每立方米300元。“如果賤賣,這批木材就徹底虧本了。”老楊説什麼也不肯賤賣這批杉樹,開始在山上養豬、種芝麻、花生、紅薯,以彌補收入。到了2006年,千畝山林已給他帶來了50萬元的純利潤。今年,杉樹在武漢市場上的價格拉升到1000元每立方米,賣杉樹也不虧本了。
有了這次經驗,楊裕忠開始推廣套種農副産品的方法,並通過反復實踐,確定了這片區域氣候乾燥、山林較多,最適合模倣“石頭瓜”的生長模式來種植西瓜。2008年,他承包白麻山茶林500畝,開發荒山300畝,套種西瓜100畝,每年套種收入達5萬多元。上周,他又成功簽訂了通山北山30年的承包合同,栽上油茶、紫花泡桐和杉木等樹種,套種西瓜2萬餘株,速生林和西瓜一起為荒山致富。見習記者郭姍姍 通訊員趙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