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時評:上市公司熱衷理財不可取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8日 15: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上海金融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近段時間以來,“理財熱”在一些上市公司當中十分流行。據媒體報道,截至6月23日,今年已有31家上市公司發佈了利用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産品的相關公告,涉及購買理財産品的金額高達115.54億元。另有不少公司對於理財産品也躍躍欲試,已經預先公佈了資金理財管理辦法。  在熱衷理財的上市公司中,筆者注意到,一家上市時間不長的中小板公司日前宣佈,擬使用6億元自有閒置資金購買理財産品,今年以來公司用於購買理財産品的資金已達9.26億元,這一數字已超過了該公司在中小板上市時所募集到的資金總數的一半。更有甚者,一家上市才18天的公司,就迫不及待地推出了22.47億元鉅額投資計劃。

  據筆者觀察,上市公司“熱衷理財”現象由來已久。在相關法律沒有明令禁止的情況下,上市公司利用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産品,無論是初衷還是結果都無可厚非。但需要提醒的是,在“熱衷理財”的同時,不能忽視潛在的理財風險。作為正式掛牌的上市公司,利用好政策、人才、資金等優勢,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主營業務的生産經營中去,應是其主業所在。絕大多數投資者也正是看重上市公司的主業前景,才作出了投資該公司的選擇。如果上市公司不把主要心思用在主營業務上,而是都去“熱衷理財”,就會本末倒置、逐漸偏離公司生産經營的正常軌道,這顯然與上市公司設立的初衷和原則背道而馳。

  眾所週知,購買理財産品的一大特點在於它的收益與風險並存。尤其是在資本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理財的高風險性就越發突顯。來自相關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22日,年內共有47隻券商集合理財産品發行,新近募集資金387億元,高於去年同期的350億元,但在這些新發産品中,最新凈值跌破1元面值的産品多達32隻,佔比接近70%。股基的經營業績同樣不容樂觀。截至6月22日,今年以來偏股型基金凈值平均下跌11.55%,同期上證指數跌幅5.65%。這也充分説明,股基的經營業績大多處於虧損狀態,不僅未能抵禦指數的下跌風險,而且還遠遠跑輸指數。

  有一定專業水準的專家組成的券商、股基等專業經營團隊所經營的理財産品和基金産品都出現如此大面積“浮虧”,普通上市公司的理財回報更是充滿變數、難以預料,“熱衷理財”所蘊含的風險由此可見一斑。即使是在經營好主業基礎上再來從事公司理財,如何控制理財的比例和節奏,做到適量適度,風險可控,同樣是擺在上市公司面前的一道難題。

  此外,上市公司在購買理財産品時所投資金來源不同,其風險大小也不一樣。與利用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産品相比,非法挪用募集資金購買理財産品的風險更大。日前,某上市公司就被曝出募投項目實施主體公司非法挪用募集資金3.31億元用以購買理財産品,佔其定向增發募集資金4.52億元的73%的事件。

  筆者認為,作為上市公司,只有把更多的心思用於主業並在經營好主業的同時,適當採取包括理財在內的靈活多樣的綜合投資方式,才會使公司經營有一個正確的方向,給投資者信心的同時,也帶給上市公司自身良好的聲譽和回報。這既是資本市場最主要的功能之一,也是生産者、經營者和投資者都希望看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