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央企減少海外投資的寓意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8日 04: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張立偉

  與幾年前中國央企在全球能源、礦産等領域群起並購的盛況相比,目前只能用大規模撤退來形容這場全球出擊的結局。6月23日,中鋼叫停澳洲鐵礦石項目是最新的一例。 年初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海外並購活動中突然撤出。4月份,中國五礦集團收回了對澳大利亞-加拿大銅礦商Equinox65億美元的收購報價,中石油則剛剛放棄了在加拿大西部開發一個擬投入54億美元的大型頁巖氣藏計劃。此外,中國石油企業近期也放棄了受到追捧的巴西(OGX油氣田的競拍)和加納油氣資産的競標。

  除了中鋼突然叫停澳洲項目外,5月18日,中海外因未能及時向波蘭分包商支付工程款項,所承建的A2高速公路工程被迫停工,中海外是中國中鐵下屬專門從事國際工程承包的全資子公司。此前,中國鐵建在沙特的輕軌項目也因虧損嚴重而停工。

  這與幾年前財大氣粗的央企在海外不惜代價的競標形成顯明對比,那股兇悍的並購熱潮曾引起全球性的恐慌,並在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受到了官方的狙擊。這種海外投資潮緣于中國政府過去幾年實施鼓勵央企走出去的政策,以緩解外匯儲備過多造成的人民幣升值壓力並實現國資增值保值的目的,同時滿足中國發展對礦産與能源需求,而且資源價格似乎永無止境的上漲。

  這使得海外投資帶上一種“政績工程”的色彩,尤其是一些企業打著“確保國家資源安全”的旗號。事實上,很多投資活動缺乏對市場風險與盈利前景的預估,具有盲目上馬的特徵。一些企業缺乏跨國經營的經驗,比如三大石油公司中,有兩家公司的跨國化指數甚至低於10%,這構成了管理風險。據德勤2010並購報告統計,超過50%的中國企業的海外並購交易未取得成功,無法達到增值的底線。

  現在,那些以最低競標價格承攬的建設工程首先出現了鉅額虧損現象,而一些能源與礦産項目,則因為配套設施(港口、鐵路等)不完善、後續投資過多等陷入困境。這不僅體現了一種冒進的風險,更多的混亂來自管理,因為缺乏産權所有者的監管。而近些年來,缺乏監管的央企境外資産流失已成為國資保值增值的大敵,從2009年開始,國資委開始對近6000家央企所有的境外國有資産進行排查。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為了加強中央企業境外國有資産和産權監管,國資委于6月27日公佈了《中央企業境外國有資産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和《中央企業境外國有産權管理暫行辦法》。這或許是中國企業突然紛紛撤出海外競購的理由,因為他們需要等待新規定出臺並滿足相關要求,而不能繼續毫無顧忌的冒險。

  但是,中國企業最近頻頻放棄海外競購,也可能與對全球經濟趨勢的判斷有關。美國因通脹抬頭而加息的可能性增大,為此奧巴馬政府不惜打壓油價,這些行動最終會導致能源與礦産等資産價格大幅下降;中國持續的緊縮政策正在引導經濟著陸,也對鐵礦石、銅以及石油等需求與價格構成影響,中國企業或許意識到全球經濟可能會再次陷入危機,持有現金等待一個更好的並購時機顯然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