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票據遊戲:銀行業務經理揭信貸“消失”秘密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1日 09: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6月20日,央行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而10日之後,各家銀行將迎來備受關注的銀行年中考核。

  在資金面乾旱以及信貸規模受限的雙重背景下,一方面,協助銀行消掉規模的“影子”票據悄然登場,“拉存縮貸”成了銀行的主旋律,理財産品發售、貼息存款、月末衝量等模式逐漸成為銀行獲取資金的主要渠道,另一方面,民間借貸再次上演2008年的火爆場景。

  就如皮影戲一樣,幕布上僅有一個人物出現,幕布後表演者的手中卻握著很多根操控桿,所有環節,絲絲緊扣。票據業務也如此。

  截至昨日(6月20日),月度日均存貸款比考核制度已經正式實施20天,在10日之後,銀行也將迎來年中的考核,這個時點無疑對銀行而言是個無形的壓力。而隨著近期央行再度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後,原本就勒緊“褲腰帶”的銀行,現在更成了“鐵公雞”。

  這一嚴峻現實對於一直遊走在“灰色地帶”的票據業務,則更是雪上加霜。

  《每日經濟新聞》調查發現,滬上部分銀行已經停掉貼現業務,即便是貼現,目前的利率已經處在一個新的高位。

  “事實上,票據業務的水很深,銀行甚至可以利用上千億的票據來消規模,”某小型銀行票據中心業務經理毫不隱晦地指出。

  警惕票據貼現業務出現負增長

  民間的票據融資通常涉及銀行相關人員、仲介、收票人、企業。

  急於貼現的企業,找到仲介之後,就會有一個協商的利率,然後由仲介轉手給銀行相關人員,而這些通過仲介貼現的票據,都比銀行的利率要低,並且手續簡單,資金能當天到賬。

  “票據仲介跟銀行這些科室的工作人員關係不一般,雖然銀行公開報價只有千分之幾的差別,但是仲介的利潤就是靠這千分之幾。你算算如果有1個億,那麼利潤呢?”票據老江湖沈公(化名)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

  滬上一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內部人員透露:“我們行3月接到總行通知,只開票不貼現。但是據我所知,行裏還是有人在幹,不是一個部門,具體如何操作,這個還真不知道。”

  事實上,除光大銀行(601818,SH)和農業銀行(601288,SH)之外,14家上市銀行5年以來披露的年報顯示,銀行(不含集團數據)開出承兌匯票呈幾何上漲,2008年開始,各家銀行的貼現業務無一例外都呈下降趨勢。

  近3年以來,工商銀行(601398,SH)、農業銀行、中國銀行(601988,SH)、興業銀行(601166,SH)、民生銀行(600016,SH)、光大銀行、華夏銀行 (600015,SH) 和 北 京 銀 行(601169,SH)的票據貼現業務已經出現超過50%的負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貼現業務規模的下滑,銀行開票業務依舊保持樂觀。

  記者對比2008年以及2010年兩年的數據後發現,民生銀行、北京銀行、寧波銀行(002142,SZ)和南京銀行(601009,SH)承兌匯票業務的增長分別是112.81%、301.59%、123.93%和281.03%。

  “銀行之所以願意開票,是因為可以解決銀行目前的存款問題。例如你要開1億元的票,那麼你必須要存50%作為保證金放在銀行,也就是5000萬元。有的銀行可能會收取60%。”一國有銀行票據中心工作人員表示。

  錯愕會計魔術下“消失”的信貸

  “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怎樣,但是無錫還有浙江的很多票都是拿到中西部地區的農信社貼現。”沈公向《每日經濟新聞》坦言,“很簡單,利率低。而且可以幫銀行消規模。”

  根據央行發佈2010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10年末未到期銀行承兌匯票餘額已達5.6萬億元;而央行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提供的另一個數據是,2010末國內票據融資額1.48萬億。

  兩者差額規模巨大,除了企業持有至到期、企業背書轉讓之外,讓人不得不去沉思是否還有票據流向其他地方。

  “利用會計漏洞,消失的票直接可以幫銀行消規模。”一家大型票據仲介人士透露。

  沿用老的會計記賬方式,票據賣斷和回購上都有可以操作的地方。

  按照原有的會計準則,票據賣斷,就是銀行將沒有到期的票拿給另一家銀行進行貼現。

  新的會計準則對與票據賣斷和正回購分別做了區分,票據賣斷後銀行就不再計入貸款規模,正回購則是不可以減少信貸規模,同樣,逆回購也不能增加信貸規模。

  “大銀行有錢,通常會利用這種手法來操作,”滬上一銀行票據中心人員表示,“他們先把票據賣斷給中西部的農信社,減少自己行的信貸規模,然後再從他們手裏回購這些票據,一進一齣,銀行消了規模,票據又回到自己手裏。”

  上述人員表示:“現在河南一些農信社被叫停該業務,但是還有其餘地方可以做。互贏互利的事,沒人拒絕。”

  “表內的資産轉到表外,其實大家都懂的。”該人員如是説。

  來自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以下簡稱拆借中心)的數據顯示,本月10日~16日,“中國票據”網報價系統接收了421筆報價,金額累計1867億。其中回購報價142筆,報價金額1022億;轉貼報價279筆,報價金額846億。股份制商業銀行回購和轉貼報價最為活躍,報價金額分別為676億、386億,佔總報價66%、46%。

  拆借中心表示,轉貼報價最高為7.8;最低為4.6。票據回購報價以逆回購為主,報價金額780億,佔總報價76%;轉貼報價以賣出為主,報價金額591億,佔總報價70%。

  不願意公開姓名的某券商銀行業分析師向 《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其實從拆借中心的數據就能看出,銀行缺錢確實很厲害了,如果不消規模,不放貸,沒有利息收入,銀行自身的正常運作就會無法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