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希臘危機一週年祭 違約風險不降反升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0日 14: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外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去年5月歐盟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爆發主權債務危機的希臘伸出了援手,距今整整一年。遺憾的是,希臘債務違約風險不但未能減少反而逐步上升。市場投資者表示,歐元區內銀行沒有籌足資本,或削減貸款金額,不足以應付一旦希臘違約所帶來的影響。

  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數據顯示,去年歐洲銀行透過減記債務價格、債務到期不續貸以及轉移資産負債表外等方式,減少希臘相關債務風險敞口3%,即1363億美元,但與葡萄牙、愛爾蘭、西班牙及意大利等相關風險敞口金額仍接近2萬億美元。一旦歐債危機野火蔓延,歐洲銀行業恐屍橫遍野。

  有消息透露,英國大型銀行近期大舉從歐元區抽離資金。英國主要銀行如巴克萊(Barclays Capital)及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Bank)等,已減低向歐元區銀行提供的無抵押貸款金額,以為歐洲銀行體系可能面對新的信貸緊縮局面作準備。

  另據消息指出,渣打近月在銀行同業拆借市場已抽資數百億英鎊,過去數周更將整體貸款金額削減三分二;巴克萊亦有類似行動,令市場愈趨關注歐洲邊緣國的債務問題。

  英國倫敦資産管理公司BlueBay Asset Management Plc操盤手Neil Phillips指出,希臘債務危機情勢有引爆歐洲銀行體系災難的潛力。“希臘違約及其後果對歐洲及歐洲銀行體系來説太恐怖了,無法細細思量。”

  歐元集團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週一發出警告稱, 希臘債務危機已經威脅到至少五個其他的歐元區國家。他認為,除非可以很好的處理危機事宜,否則該危機將繼而對葡萄牙和愛爾蘭産生傳染效應,當然比利時,意大利的債務負擔也會相應上升,甚至可能比西班牙更先爆發危機。

  國際信評機構穆迪上週五(17日)宣佈,已將現為Aa2評等的意大利本國貨幣與外幣政府債券,列入可能調降的觀察名單。至於該國短期債信評等則仍維持在Prime-1不變。這顯示歐債危機開始向歐元區核心國蔓延,同時也顯示希臘危機若處理不當,可能將引發歐洲銀行業擠兌潮。

  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上週五在與法國總統薩科奇(Nicolas Sarkozy)的會晤中釋放出態度軟化的信號。默克爾在和歐洲央行(ECB)的對峙中作出了讓步,不在強制要求民間債券持有人承擔希臘紓困案的大部分責任。

  默克爾17日表示,她將和歐洲央行合作,讓民間債權人出於自願加入希臘紓困案,以安撫歐洲央行行長特裏謝。此前,特裏謝曾指出,涉及債券持有人的任何強制性動作將引發違約。歐洲央行在提供希臘、葡萄牙及愛爾蘭和其它國家銀行資金時,不接受違約債務作為擔保品。

  默克爾18日在柏林指出,歐洲決策者必須確認希臘危機不會衝擊歐元區其它地區,引發新一輪的全球進金融危機。她稱,“我們都經歷過雷曼風暴。我不希望歐洲也爆發類似危機,我們將無法控制破産問題。”

  但是令歐盟領導人頭痛的是,對於要求民間分擔紓困成本,如何才不被信評機構認為是違約,以及希臘總理帕潘德里歐(George Papandreou)能否説服國會議員通過金援要求的緊縮財政計劃仍充滿懸念。

  信評機構標準普爾(Standard &Poor's)在6月15日的報告中表示,希臘主權債務違約恐怕導致希臘銀行陷入破産,以及存款擠兌造成的流動性危機。

  市場分析師表示,若希臘債務危機野火一旦向周邊延燒,這可能造成的後果是: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或意大利與比利時等國的再融資成本飆升,阻礙政府削減公共支出,也讓一些國家陷入債務重組壓力下。財政體質孱弱的銀行恐面臨擠兌,其它銀行也將面臨信用危機,投資者將大肆拋售股票及歐元,資金將流出歐元區尋求安全資産。最糟糕的情況可能是,市場恐慌可能造成信用市場凍結,一如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2008年9月破産時一樣。

  新一輪希臘債務危機已經對歐洲銀行業産生重大衝擊。信評機構穆迪6月15日表示,由於法國最大的銀行—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 SA R-BNP)和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FR-GLE)、法國農業信貸集團(Credit Agricole SA FR-ACA)持有希臘的相關債券,將這三家銀行列入信評可調降的名單之中。同時,惠譽5月表示,德國銀行也可能受到希臘債務危機蔓延的風險衝擊。

  歐元區財長會議今天進入第二天議程,尋求儘快達成金援希臘的協議,以便在23-24日歐盟領袖峰會上敲定希臘金援方案及細節。

  (邱建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