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財務醜聞掀中國概念股誠信危機 癥結值得反思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9日 10: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新網6月19日電 中新網證券頻道據香港大公報報道,中國概念股昔日在華爾街頗為吃香,近來正遭遇一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對此,不少業界專家剖析稱,事件發生的癥結值得中國資本市場反思,而中美跨境監管合作已刻不容緩。加上上海證券交易所正準備推出國際板,未來將有境外企業來華上市,這也必須有跨境監管合作,否則有些監管內容便無法執行。

  據有關消息稱,中美資本市場的監管漏洞或將在近期被填補,中美兩國監管當局擬在數月內達成一份跨國監管協議,雙方在對方境內享有同等監管權。

  5月22日,負責為紐交所掛牌股票“東南融通”做外部獨立審計的德勤會計所宣佈辭職。德勤上海的新聞官Terra在回復本報的電郵中並未詳談此事,但她強調:“德勤中國在對該公司審計過程中,發現存在多項嚴重缺陷,包括虛假財務記錄,及若干管理層人員干預審計程序的執行。德勤中國認為情況的發展使審計師不能信賴管理層聲明,而管理層聲明是審計程序的必要元素。”

  公開資料稱,德勤在審計東南融通2010財表時,發現該公司存在“虛構部分交易”、“偽造對賬單”、“存款餘額與相關賬單和公司帳目有很大出入”、“隱瞞鉅額貸款”等問題。“我相信,在美上市的中國股票中約有33%存在財務造假問題。”曾當過駐華記者,如今創辦了反欺詐調查公司China Whws的Peter Humphrey在接受本報電話採訪時直言不諱,不少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規模不大,但由於其在中國有不少關係,因此更容易在財務造假時獲得相關資源的協助。

  美投資者做空中國概念股

  受個別中國概念股“財務醜聞”爆發影響,最近三個月有逾20家中國概念股在美國停牌或退市,美國某券商更以“擔憂因客戶無法償還而導致經紀公司蒙受損失”為由,禁止客戶用保證金購買130多只中國股票,與此同時,部分美國投資者開始做空手中的中國概念股。

  “從理論層面看,上市企業財務造假不可能完全杜絕,就像酒駕違法,但仍然天天有人被查處一樣。”申萬市場研究部總監桂浩明(專欄)坦言,中國概念股是次暴露出的問題,有的是企業急於上市而採取的財務調整行為,這種狀況任何國家的企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只有通過加強監管和嚴懲力度,使“違規成本”大於“違規收益”,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具有欺詐造假上市的行為,讓企業以真實面目赴海外上市。至於完全的欺詐上市,那麼是另外一個問題了,在任何國家都是要受到處罰的。

  桂浩明同時指出,中國概念股在美遇“做空方”獵殺也在提醒中國要注意海外市場的監管,而某些“仲介機構”對赴美華企過度包裝的情況亦值得反思。他説:“中美間需加強證券監管合作,中國監管機構也應對海外上市企業進行監管,避免不合格、或存嚴重瑕疵的企業赴海外上市。”

  Peter Humphrey同樣認為,雖然財務欺詐發生地在美國,但其根源卻在中國,“打擊跨境欺詐需要中美監管當局相互攜手,不然中國企業的形象就會毀於一旦”。

  雖然市場人士均相信,只有中美兩國監管當局相互攜手,才能降低赴美上市中企的業績修飾行為,但現時情況是,中國監管當局難以對在美上市中企的上市行為進行管轄,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亦不太可能親赴中國實地調查。桂浩明據此建議,中美監管應審時度勢地簽署相關合作協議,譬如加強對資産在中國的企業進行企業內部資産審核,或設立相關規範要求等,再譬如簽署有關互助協議,在相互上市、訴訟協助調查、提供法律合作等領域提供便利。

  優秀中國企業仍獲青睞

  曾在美聯儲局擔任經濟學家的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周春生(微博專欄)説,中國的監管全靠證監會行政監管,而美國則有各種律師事務所,並且做空機構也都自發擔負監管的職責,可謂全民監管,中國企業若想在資本市場長期打拚,首先自身要經得起外界的吹毛求疵。他相信,個別中國概念股涉嫌財務造假,也提醒中國企業要吸取教訓,規範自我財務管理,“並不能説中國企業未來赴美上市就不再吃香,從基本面看優秀的中國企業未來仍能獲得美國投資者的青睞”。

  儘管一些優質中國概念股在美國市場受到波及,但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經濟金融係博導石建勳教授認為,長期看早晚會修復,“真的好企業不用擔心,要相信國際投資者是有眼光的”。他呼籲,中國監管當局應讓有計劃赴美上市的企業了解上市的風險,謹慎看待赴美上市事宜,並從國家法律層面規範境內企業赴美上市的途徑,“中國企業赴美上市也好,外國企業今後來華上市也罷,要規範市場就必須有跨境監管合作,否則有些監管內容便無法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