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李娜奪冠,舉國體制可以休了嗎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7日 22: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觀察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朱衝

  523

  2011-06-13

  朱衝

  李永波説的沒錯,李娜奪取的的確不是奧運會冠軍,也不是世錦賽冠軍,只是一項比賽——四大滿貫之一的法國網球公開賽冠軍。可這座獎盃就是比那些幾乎只有中國人玩的乒乓球、羽毛球、跳水動輒就包攬的全部金牌更受關注,也更有價值。120萬歐元的獎金,以及即將簽約的預計上億元的商業合約,51塊奧運金牌全部加在一起可能也達不到這個價值。

  李娜的奪冠被認為可比肩姚明。其實,姚明同樣不是奧運冠軍。從運動成績上説,他甚至還不如李娜,因為他最多只能在亞洲範圍內奪冠。但姚明一個人的價值可能更堪比整個中國奧運代表團。真可謂人比人氣死人。原因何在?答案就是體育職業化。放眼世界,伍茲、羅納爾多、貝克漢姆等人也都沒有奧運金牌,可他們都具備這種魔力,其影響力、市場價值及粉絲數,遠非那些奧運金牌獲得者可以比肩。

  所以,有人得出結論:李娜“單飛”奪冠,説明舉國體制可以結束了,那些沒有意義的金牌可以不要了,因為我們需要的是受人關注的比賽,而不是像乒、羽那樣,為了金牌而金牌。

  李娜的成功可以給我們許多啟示,比如中國體育的培養方式除了沿用固有的舉國體制外,還可以融合世界共享的元素——職業化、市場化、國際化。與國際接軌,也與普世價值接軌,與人性接軌——看看李娜的賽後發言吧!她説著一口流利的英語,談笑風生,而不必像其他隊員那樣,永遠必須先把國家放在最前頭。

  其他人、其他項目也能採用這種模式嗎?事實上,李娜得益於兩種體系:長久在體制內的專業運動體系接受培訓,無需過早面對生活和職業壓力,並且得到一定的國際比賽機會;逐漸成熟之後,在能夠自立的基礎上“單飛”成功,即舉國體制培養基礎,“單飛”激發活力。

  而且,項目不同,面臨的情況亦不同。這裡有職業化和非職業化兩種類型。職業化項目,因為回報高,全世界都參與,所以競爭激烈,投入巨大。以網球為例,據統計,只有世界排名前50位的球手才具備養活自己的能力,目前中國只有李娜、鄭潔、彭帥三人。顯然,其他人如果脫離了舉國體制的培養,將會怎麼樣?也許他們會從底層一步步成長直至成功,但這種可能性應該極低。足球、籃球等團體項目更是如此。

  再看非職業化項目。乒乓球、羽毛球、跳水、舉重、射擊等項目之所以無法實現職業化,就在於它們沒有太高的觀賞性,也就沒有太多的市場價值。這是和網球等全世界職業化程度最高的賽事的不同之處。非職業化項目因為自我造血功能先天不足,一旦失去國家投入,必然出現資金匱乏、水平下降。

  這些非職業化項目恰恰是我國的傳統優勢項目。如果擯棄舉國體制,我們是否做好了金牌減少的心理準備?

  這包括官方和民眾兩個層面。作為既得利益團體的官方當然不願意取消舉國體制,因為這涉及到他們的人事安排和“奶酪”。革自己的命,動力何在?

  這也關係到目前正在舉國體制下體校內訓練的數以萬計的孩子們。一旦舉國體制取消,已經放棄學業、一條腿踏上了國家包養這條路的他們,將何去何從?但包養問題又是一直存在的,除非永遠不改,否則終有要面對這個問題的那一天。

  同時,民眾又是否做好了心理準備?雖然大家都認為乒乓球、羽毛球、跳水,尤其是舉重、射擊的金牌沒有什麼意義;雖然大家都對李永波那句“李娜在奧運會上奪冠才更有價值”的話表示不屑;雖然我們GDP已經世界第二,“嫦娥”也即將奔月,無需金牌來激發愛國熱情,可一旦我們在金牌榜上落後於朝鮮、泰國,我們能接受嗎?

  李永波的觀點是典型的“奧運至上論”。但整個社會又何嘗不是如此?試問哪個奧運冠軍不是名利雙收?這其中有黨和政府的獎勵,更有來自社會各界的贊助。

  所以,我們必須搞清楚,我們到底想要什麼?是奧運金牌,還是國民的身體健康,和普及受歡迎的體育運動?這兩者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但如果處理得好,矛盾也許可以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