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溫淑萍
523
2011-06-13
溫淑萍
本報獨家獲悉,山西的煤炭資源整合歷經三年,這三年中從煤炭領域撤出的資金達7700億。
在這7700億中,有3500億左右的資金,在山西就地轉化到了7個行業中。另外4000億左右的資金中,有一部分被煤老闆們帶到內蒙古、新疆再次投入到煤炭行業中;另一部分南下,進入深圳、香港等地用作其他項目類投資。“有一部分不知去向。還有一部分仍然留在山西,他們的主人正在持幣觀望。”山西政府人士稱,有信心讓這些錢落地生根。
千億遊資撤離
任何一個地方煤炭領域內的資金,都由兩部分組成,國有企業資金和民營資金。
但山西的例外之處是,民營資金佔據著半壁江山。在2009年之前,民營資金的去向甚至左右著山西省內社會流動資金的動向。“2008年時,一個小營業廳一天資金的進出率能達到1個億,有的3到5個億,其他地方也就是個幾百萬,最多2000萬左右。”一位曾在山西投資煤礦的人士介紹,大量的遊資,大量的流動,造就了山西的社會流動資本的短暫繁華。
上述人士稱,山西遊資的逐漸增多要從上世紀90年代末算起。那時,全國的煤炭市場逐漸復蘇,山西由於地理優勢被國家定位為發展煤炭産業、援助東部工業發展的典型。包括廣東、深圳、東莞的工業化發展中,煤炭的需求都來自山西。
直到2006年左右,山西的煤炭行業逐漸攀升到頂峰。據山西一些煤炭行業內人士介紹,那時聽説挖煤能賺錢而且是暴利,從外省市帶著上百億資金到山西掘金的人不計其數。“有些人乾脆從外面籌集了上千億的資金,來了接手一兩個煤礦後,雇人看煤礦、挖煤,自己天天住在酒店等著數鈔票。”
據山西社科院一位人士介紹,在2005年到2009年時,山西煤礦由於多、散、亂等原因,政府已經收緊新批礦井的閘門,只有大型礦井才能有資格排隊獲批,而當時,一個大型礦井的6個開工證件,甚至被炒到300萬。一個煤礦被層層轉包後,資金的流動量達到幾百億。
“經濟處於一種被翻炒的熱漩中。越炒資金流動得越頻繁,人們對於資金的關注、渴求越高,也使得越多的遊資聚集到山西來。”該社科院人士稱。
遊資築起的繁華到2008年山西推出煤改舉措以來,逐漸褪色。“2008年,整合方案出臺前後,有些外來投資者看著山西掘金大勢已去,就帶著幾千億的資金轉身離開。”據山西有關人士透露,這部分還未正式計算在山西煤炭行業撤出的資金裏。
2009年整合正式推動,“從正式簽訂整合協議到2010年底,在山西煤炭産業中運行的遊資已達1萬億以上,通過整合撤出的資金達7700多億。”山西政府界一位人士透露。
近半就地轉化
大量遊資的撤出,令手握鉅資的民營投資者們出現了短暫的迷茫。
2009年,煤老闆黨力和他的三個朋友從山西煤炭行業撤出的資金達500億。“剛從山西出來那段時間,不知道該幹什麼。整天吃飯、抽煙。”黨力在迷茫了幾個月後,經朋友介紹,從鄂爾多斯買了一個煤礦,繼續了挖煤發財的生涯。他的另外兩個朋友則在山西投資做了旅遊生意。“那個時候,煤老闆們確實比較迷茫,挖了10多年煤,一下子不幹了,很難找到適合的生意。”據山西一位政府界人士介紹,在煤炭資源整合之初,山西政府方面就出臺了引導煤老闆就地投資的文件,到2010年,這方面的引導文件總共有四份。
據了解,這些文件中,為煤老闆們列出了一些適合投資的行業,凡是投資農業、旅遊的,山西政府方面在按照國家優惠政策作出優惠外,再另行給予優惠。“總的指導思想就是,煤老闆們投資進入的行業,都要降低門檻,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政府界人士介紹,通過引導,7700億資金中,已經有3500億左右的資金在山西省內完成了投資轉化。
這3500億元大概進入了8個行業中,有高新技術、農業、教育、旅遊、文化産品、醫藥行業、酒業和工業製造。
據了解,高新技術方面,是長治市的煤老闆拿出鉅資建設了LED光電子産業園區,現在幾乎是中國數一數二的。
在教育方面,有7名煤老闆用5億多資金,在山西呂梁汾陽市興辦了第四高中、第五高中、市職教中心、民辦學校。
農業方面,大同市有60多位煤老闆投資近30億,變身“農業”企業家。山西蒲縣的一位煤老闆最終選擇了投資布藝,並取名為“土疙瘩布藝”。
侯馬平陽機械廠,最早是一個兵工廠,很長一段時間瀕臨倒閉,後來吸引社會資金,改成股份公司才活過來,據説吸引到的社會資本就是煤老闆的錢。
山西政府界人士稱,山西對於從煤炭行業撤出來的這部分資金很關注,也很關心煤老闆們的投資趨向,未來有信心引導更多的資金就地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