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我到底該繳多少稅?”
475元,這是青島律師隋思玉5月份繳納的個稅。
在高漲的房價、油價面前,475元對他來説,不再是工資單最後一欄的幾位數字,而是一箱汽油、一頓大餐、半月房租、甚至一次體檢。
2011年的這個夏天,23.7萬個聲音表達了對一張稅單的關注,為期一個多月的個稅法修正案(草案)徵集意見結束,徵求意見數超23.7萬條,這個數字創我國人大單項立法徵求意見數之最。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千帆評價説,23.7萬條民間意見表明了我國公民對稅權利意識的萌發,對民主社會的建構具有積極意義。
不再被忽視的稅單
“先生,如果這頓飯不開發票的話,我們可以送您三罐可樂。”
“不了,謝謝,我要發票。”每個週末,山東華魯律師事務所隋思玉律師都會與朋友聚餐。結賬時,他從不忘要開發票。
“這是飯店向國家的繳稅憑證,這裡也有我的一份貢獻。”
隋思玉今年30多歲。十幾年的工作和生活中,他從未錯過做一個納稅人的義務,但對工資條上個稅一欄的幾個數字,這些年來他從沒留意過。
“律師這個職業,最講求權利和義務,但在納稅上,我更傾向於當做自己的義務。”
隋思玉20歲出頭便繳了人生第一份個稅。那時,他是中學老師。
“工資只有1000多元時,每月繳十幾元,遇到雙薪時才多到幾十元。那時,沒仔細考慮個稅是個什麼東西,該不該繳,是怎麼計算扣除的。”隋思玉説,當時對個稅的理解就是大家都繳,因為金額不多,也不在意。
2002年開始,隋思玉當起律師,收入逐漸增多,相應增加的還有個稅。在這期間,個稅起徵點從800元調至1600元,之後又調整至2000元。
“買賣好壞,不在稅上。”
這是一句多年流傳在青島工商界的民間語言,隋思玉常挂在嘴邊。他説,念叨這句話能讓人擺正心態,鼓勵人們掙更多的錢,而不是把心思用在偷稅上。每次個稅起徵點調整,隋思玉都能感覺自己的收入跑過了個稅“最低點”。
“掙的多,就是繳的多,繳的多就證明收入多了,相應地也不會計較這點。”但是從最近兩年開始,即使再想起這句話,隋思玉心中卻不再平靜了。
“豬肉價格猛漲,比去年翻一倍,市民驚呼讓俺肉疼”、“青島消費高收入不及杭州,相同職位薪酬差一半”。這是6月9日,見諸青島幾家媒體醒目位置上的標題。同樣在這一天,青島樓市分析人士張百忍撰文表示,“青島市的房價在北方同級城市第二高,青島的老百姓收入和房價比懸殊……”
當許多年輕人感嘆房貸壓力時,隋思玉慶倖的是,1999年,他花12萬元在青島城鄉交界處購買的一套90平米的住房。如今,這套房子已經漲到了100萬元左右,十年幾乎翻了10倍。這樣的物價水平,哪怕月薪5000元以上,隋思玉説,他也不覺得自己是中産。
相比之下,月收入2000元仍是我國目前的個人所得稅起徵點。換句話説,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工薪階層將被看做較高收入人群而被徵收稅款,用來調節社會分配,實現社會公平。
“現在我感覺每月扣掉我500元,甚至上千元的個稅,心裏有些不情願。”
隋思玉説,此時看到工資條上的稅金,他會不經意間考慮繳稅的部分在他實際生活中的等價物:“500元錢可以加滿一油箱93號汽油,可以買一個月的菜,可以請朋友和家人吃一頓大餐,可以是事務所新來的同事半個月的房租或生活費……物價不漲時感受不到稅高;物價都漲,錢不夠用時,就會考慮了。”
不過,他強調,政府制定的稅收政策是合法、合理而且公正的。只要它不更改,就依然具有法律效力,他就必須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