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結束調整後市走牛的必要條件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2日 11: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市場紅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1996年1月滬指見底512點後産生了一輪大級別的牛市行情,滬指在一年半的時間內上漲3倍。而當下的股市與1996年1月的512點時有很多相似之處,歷史會簡單重演嗎?

  《紅週刊》特約 南京 李穎

  2007年10月滬指創下6124點高點,一年後便下跌到1664點低點,而後震蕩幅度逐步收斂。從滬指月K線圖(圖1)可以發現,當下的股市與1996年初創下512低點時的股市有很多相似之處,總結如下。

  1,調整形態大體相似。1993年初自創下1558點高點以後,滬指便一路下行,並於一年半後跌到絕對低點位325點。而後又歷經“三大政策”救市行情和“518”行情兩次大的反彈,最終於1996年初調整到512點歷史性低點位。

  而2007年10月滬指創下6124點,一年後便下跌到1664點絕對低點,而後展開了以4萬億刺激經濟恢復為背景的反彈行情和2319點以後的反彈。

  2,時間跨度大致相當。1993年1558點以後的下跌歷經了三年左右的調整週期,並且主要的下跌都在前一年半之內完成,而後近兩年的時間基本都以橫向運行為主。而本輪自6124點以來的下跌也是在第一年就完成了主要的跌幅,而後滬指經過一個波動幅度逐步收斂的過程。

  3,經濟政策背景相似。1993年上半年,經濟生活中的過熱勢頭開始出現。其具體表現主要是“四高”(高投資增長、高貨幣投放、高物價上漲和高貿易逆差)、“四熱”(房地産熱、開發區熱、集資熱和股票熱)、“兩亂”(金融秩序混亂、市場秩序混亂)。全國零售物價上漲幅度較大,面對這種局面,同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當前經濟情況和加強宏觀調控的意見》,提出了以整頓金融秩序為重點的16條措施,宏觀調控全面展開。在此期間央行連續加息,直至1996年5月才結束。而當前我們也正經歷一輪貨幣緊縮的過程,由於前期信貸過度投放導制的通脹已經引發了嚴重的不良反應,央行連續使用準備金和利率工具,並配合央票的發行回收流動性。

  4,市場整體估值水平都較低。 A股市盈率歷史數據顯示,1996年1月19日上證綜指處於512點的歷史底部時,當時A股加權平均市盈率為17倍;而當前整體市盈率水平在19倍,滬深300的水平更低,只有15倍。

  1996年1月滬綜指見底512點後産生了一輪大級別的牛市行情,滬指在一年半的時間內上漲3倍(圖2),行情直至亞洲金融危機前才結束。

  這一輪行情産生的大背景是中國經濟成功實現軟著陸。一是經濟增長率逐步平穩地回落到適度區間,物價上漲率亦回落到適度水平。針對1993以來的經濟過熱和物價攀升情況,央行先後4次調高利率,自1995年10月份開始,零售物價指數回落至低於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為減息提供了空間。1996年5月,存款利率平均降低0.98個百分點,貸款利率平均降低0.75個百分點,同時央行對金融機構的存貸款利率也作了相應下調。隨著通貨膨脹率的降低,央行根據經濟形勢又連續降息,這些舉措成功刺激了居民消費傾向,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動力,也激發了中國居民投資股市的熱情,A股開戶數出現了大量增長,第二代股民由此誕生。股市也從此開始了一個歷時一年多的大牛市。

  二是在顯著降低物價漲幅的同時,又保持了經濟的適度快速增長。在投資出口和消費的拉動下,1996年到1997年我國經濟增長率均保持在8.5%以上,而通貨膨脹率在1997年底也降至2%以內。高增長低通脹的經濟環境成為那一波大牛市行情的主要推動力,更有一大批績優公司在這一段時間脫穎而出,如深發展、萬科等。

  溫故而知新,總結15年前的歷史經驗,我認為可以得出以下幾點思路。

  第一,近期大家熱議的所謂估值和業績的“雙殺”其實並不新鮮,應當把本輪自4月中旬3067點展開的調整同3478點以來的下跌聯絡在一起看。如果説以2009年8月央行“動態微調”為標誌的貨幣政策調整為開始,那麼這一輪調控的成果(主要是指利率水平上升,信貸投放量下降和企業盈利增速回落)將在本輪下跌中得以顯現。也就是説兩年前市場就已經開始為今天的估值和業績雙降在做準備,這也是為什麼中國股市這兩年來一直難以走強的最重要原因。

  第二,行情調整的時間取決於物價上漲何時得到有效控制。而物價的回落將為貨幣政策的調整打開空間。

  第三,後市能否如1996年走出一輪牛市行情則取決於中國經濟能否順利轉型,改變以往粗放式增長模式。以高貨幣投放高資源消耗為代價的舊的經濟增長方式必然帶來資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而我國又是一個自然資源相對缺乏的國家,大量購買資源品必然帶來物價的上漲,通脹高企也就不可避免,人工成本的上升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將成為中國製造業不可能克服的難題,惟有走轉型之路才能解決這些困難,而經濟轉型的主體是企業,我們這個市場能否培育出一批真正優質企業發展壯大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