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包工頭曝偷工減料幾成保障房建設“行規”
未來5年,我國將要建設3600萬套保障房,如果質量和配套不能保障,將會造成巨大浪費和遺留問題。然而,就目前來看,保障房、安置房存在質量問題的情況時有發生。近日,浙江省杭州市就又曝出農居安置房地基鋼筋籠質量不達標一事。
保障房、安置房出現質量問題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法制日報》記者就此對杭州市農居安置房質量問題進行調查,尋找其中根源,以期成為保障3600萬套保障房質量問題的前車之鑒。
繼不久前青海省最大拆遷移民安置工程———康川新城曝出質量問題後,浙江省杭州市下沙經濟開發區的農居安置房又被披露出現“樁脆脆”一事。
農居安置房的樁基出現“樁脆脆”是否屬實?《法制日報》記者聯絡了杭州市下沙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杭州市下沙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城市建設發展中心工程部的袁部長告訴記者,目前,工程正在繼續施工,杭州市建委也作出了調查報告,認為設計單位提出的整改方案符合要求,在對施工監管單位作出相應處罰後,同意繼續進行工程建設。
據袁部長介紹,事件發生後,已經就質量控制的監管要求、施工人員的技術指導和教育等問題與施工單位負責人進行約談,並要求更換監理單位的監理員。同時,對出現問題的一標段和二標段的施工單位分別處罰6萬元和8萬元,對監理單位分別處罰3萬元和4萬元。
安置房樁基出現偏差
在杭州市下沙經濟開發區灣南社區農居安置房施工現場,《法制日報》記者看到,被曝出現質量問題的兩個標段的樁基工程基本建設完成。據了解,安居房的樁基有1000多根。
附近村民告訴記者,樁基的質量問題是質量聯絡小組發現的,於是請上海申豐地球物理有限公司對樁基工程鋼筋籠長度進行抽樣檢測,結果發現兩個標段的樁基鋼筋籠長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斤短兩”。
據上海申豐公司提供的《樁基鋼筋籠長度探測報告》顯示,在對“崑崙建設”和“浙江建工”各自承建標段的5根樁基進行先後兩次抽檢後發現,其鋼筋籠實際長度均比設計要求的長度短,最大差長可達6米。
第一次檢測結果顯示,“崑崙建設”施工的樁基鋼筋籠短缺長度為-0.46m、-5.61m、-5.81m、-9.86m、-4.4m;“浙江建工”施工的樁基鋼筋籠短缺長度為-0.8m、-2.62m、-2.11m、-5.5m、-1.7m。
對“崑崙建設”的樁基重新檢測結果顯示,樁基鋼筋籠實際長度比原設計要求短缺為-0.46m,-6m,-5.41m,-1.56m,-6.41m。
同一鋼筋籠的兩次檢測結果為何出現偏差?項目報告的負責人趙竹海説,兩次檢測的結果實質是一樣的,説明工程的施工方存在偷工減料的行為。
而“崑崙建設”負責工程方面的韓總解釋稱,第二次檢測報告證明樁基沒有質量問題,樁基工程出現浮籠現象在整個下沙地區較為普遍存在,是技術上的難題。
“崑崙建設”方面所解釋的鋼筋浮籠現象是否合理?《法制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曾負責過杭州綠城建設工程項目的工程師陶徵木。
“在鑽孔灌注樁施工過程中,因鋼筋籠在樁孔內處於懸挂狀態,澆灌混凝土時就會發生鋼筋籠上浮的現象,影響成樁質量。”陶徵木説,施工操作、混凝土質量、地層條件都會造成浮籠現象。如果在打樁過程發現問題,應及時反饋,做相應調整。
陶徵木告訴記者,在檢測中,存在千分之五的誤差是在正常的限度之內。個別鋼筋籠出現1米至2米的誤差可能是施工操作上的誤差,也可能是地質上的原因,但如果出現大面積3米至6米的誤差,那就涉及質量問題。
包工頭曝偷工減料行規
“這種‘偷工減料’其實是行內心照不宣的正常現象,哪個包工頭不想多賺點錢。”杭州市一名不願具名的建築工程承包商對《法制日報》記者説,他從業20多年的最大體會是,打地基是最容易偷工減料的地方。
“因為鋼筋要深入地下幾米甚至幾十米,是最費鋼筋建材的,所以同行的老闆們都會在這裡做文章。”這名承包商開玩笑説,“‘地下’的東西還是比較好操作的。”
“如果監理單位發現問題,那就改一改,可能會罰點錢,但一般不會要求停工。”這名承包商説,畢竟,建房子不僅要考慮投入成本,還要考慮相應的手續,停工會影響到工程的進度。
這名承包商告訴記者,保障房存在質量問題,這不是什麼稀奇的事,很顯然還是跟建築工程的性質有關。
“商品房都會出現‘樓脆脆’事件,何況是保障房。但相比起來,建商品房還是會謹慎很多,因為利潤大,而且如果出現質量問題的話,後期還會有很多麻煩。”在杭州從事物業管理多年的老俞對《法制日報》記者説。
杭州市下沙高教園區另一廉租房建設工地的一名保安透露,由地方政府出資、企業代建的廉租房是每平方米3600元一次性買斷的,不論是結構還是用料,都比商品房差很多。
保障房質量需源頭控制
《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到,儘管杭州市相關部門對承建方和監理方作出了處罰,但仍有村民反映,即使相應的處罰已經落實,仍不能消除他們對質量問題保障的懷疑。有村民説,他們已經不信任原來的施工監理單位。
“這不是換單位的問題,而是工程質量監管是否到位的問題。”當地一名村民對《法制日報》記者説。
杭州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王建東分析説,保障房建設出現質量問題,從根本上説是政府部門資金投入保障不足造成的,而這個問題牽涉到多方的利益,地方政府需要拓展保障新住房的融資渠道。
“保障性住房的建設不是應景之作,要從源頭上控制與保證保障房的建設質量。”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姚歡慶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説,在政府投入的前提下,通過利潤誘因吸引民間資本的參與是確保質量、提高建設效率和實現高效管理的關鍵。
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均認為,住房保障法應儘快出臺,保障性住房的建設模式和質量監管需要納入法律規範與穩定政策的良性循環系統中。
鏈結
近期曝光的“問題保障房”事件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最大的棚戶區改造項目“民馨家園”大部分新樓房成“墻脆脆”被網民曝光,讓原本好端端的“民心工程”,變成了“鬧心工程”。這成為繼去年10月北京“明悅灣”8棟保障房被責令拆除以來,又一起因質量問題而影響波及全國的典型事件。
江西省峽江縣峽江水利樞紐工程移民村———巴邱鎮蔣沙村移民新村的房子,2010年底開建,但僅僅過了一個新年,今年2月初,蔣沙村村民就發現未完成的新房部分墻體出現了起鼓包現象,嚴重的甚至發生了爆裂和傾斜,甚至只要用手輕輕一摳,就會散落下很多磚的碎粒。
海口海甸溪北岸最大的回遷安置小區之一的水岸聽濤小區,近日曝出93戶住宅出現滲水情況。住戶柯文桐説:“好不容易盼到了入住,才一個月,衛生間的水就滲到臥室,維修後不久再次出現,真不知新居是喜是憂。 (本報記者 陳東升 本報實習生 王春 法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