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李傑:保持央行獨立性 定睛價格長期穩定性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0日 10: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週末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要保持央行的獨立性,必須讓央行向江湖上的 “淡定哥”學習,寵辱不驚,來去無意,休要管短期的經濟波動,定睛于價格的長期穩定性。

  李傑

  不久前,耶魯大學的陳志武(微博專欄)(微博 專欄)教授為中國的央行叫屈,認為央行的很多好政策沒有被中央政府採納,以至於中國陷入目前高通脹的困惑當中。我很認同陳教授的觀點,在我看來,央行的很多政策受到中央政府或財政部的干預,失去了其應該有的制定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使得中國長期價格的穩定性受到挑戰,造成價格的波動性增加,無端端地增加了經濟體當中的不確定性。

  要保持央行的獨立性,必須讓央行向江湖上的“淡定哥”學習,寵辱不驚,來去無意,休要管短期的經濟波動,定睛于價格的長期穩定性。

  我們知道,央行既無法給下崗工人培訓,為其再就業創造條件;也無法在鞋子生産過剩的時候,調整市場,減少鞋子的供給。央行手頭有的工具説到底就只有利率,而利率是一個籠統的工具,不可能只針對某單個市場的波動。

  況且,貨幣政策要産生效果是有時滯的,這個時滯往往比財政政策的時滯來得長得多。試想想,當央行決定降低利率,為市場注入流動性後,商業銀行有錢了,他們開始找可以貸款的項目。但是在經濟蕭條期,生産者對未來不看好,也不太願意去借錢投資。同時,商業銀行也會因為對經濟不看好,産生“惜貸”的現象。所以,很多錢會囤積在商業銀行裏,而無法真正使用在實體經濟上。就算退十步説,這些商業銀行發現了一些項目,可以貸款,此時的經濟都快走出蕭條,寬鬆的貨幣政策又在助長通脹了。

  這些原因導致寬鬆的貨幣政策對於危機的救助是沒有明顯效果的。

  我和同事研究了近20年來世界各國所採取的針對危機的寬鬆貨幣政策的效果。我們發現,這些政策對危機沒有顯著的影響。

  中國也不例外。在2009年的經濟危機當中,中國缺的不是錢,缺的是那些願意花錢的人和項目。所以,當時央行要做的不是去增加本已經是天量的貨幣了,而是要保持“淡定哥”的態度,維持穩健的貨幣供給,以免增發的貨幣在危機時想花卻花不出去,而在危機後,造成持續的通脹。

  那麼,為什麼我們的央行當不了“淡定哥”?央行總是在蕭條的時候急匆匆地放一些無用的貨幣,當這些貨幣終於産生作用了,中國已經到了經濟繁榮期,央行又手忙腳亂地回收貨幣。

  這其實是民眾對央行貨幣政策有效性的理解有誤,導致我們把央行奉為神明,把他們捧到了天上,認為他們可以平抑短期經濟波動。在美國,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被認為是在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體系當中最重要的人物。在他的任期中,美國經歷了將近二十年低通脹、高增長的經濟奇跡。在國內,周小川(專欄)(專欄)是所有財經記者夢寐以求的最佳採訪對象。即使是僅僅起著諮詢作用的貨幣政策委員會的委員,也會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於是乎,在危機來的時候,他們自然就不淡定了。

  再者,我國的央行是要對中央政府負責的。當中央決定要進行危機的救助,財政部和央行必須積極配合,協同合作,財政管花錢,央行管發錢。所以,我們的央行是缺乏獨立性的。即使央行自己知道寬鬆的貨幣是沒有實際效果的,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所以,要讓央行真正成為“淡定哥”,必須讓大家認識到,央行應該是有所為,有所不為。長期的價格穩定,保證人民幣的購買力,保證價格這個市場經濟中最重要的信號不會被扭曲,也就能保證市場更好地配置資源,這是央行應該惟一關注的重點。而短期的經濟波動,是央行無力改變的事實,央行不應該嘗試平抑短期的波動,因為這樣的嘗試只會帶來更大的波動。

  央行不應該成為財政部在危機時花錢的幫手。當危機來了,大家都不願意花錢,財政確實可以想辦法促進大家花錢,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大家花錢。但是,財政花的應該是經濟體裏頭存量的錢,而不應該要求央行增發貨幣,花央行的錢。

  當央行褪去頭頂的光環,脫離跟財政的密切關係,保持相對的獨立性,著眼于簡單而又極其重要的價格穩定這一項任務,笑看短期的經濟波動而置身事外,成為真正的“淡定哥”,我們也一定可以少受些通脹之苦。

  (作者為中央財經大學外匯儲備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