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7日 10: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理財週報
“需要錢的時候,就去做賺錢的事情”,“中國財商第一人”湯小明炒股是老手,追求財富自由
理財週報見習記者 黃劍/文
湯小明和財富總是有點若即若離,不沉湎其中,也不清高得遠遠隔開。他不想淪為金錢的奴隸,但也無意做金錢的主人。“財富是人生活非常重要的一個媒介,甚至是夥伴。”湯小明説。
自從1992年進入證券市場後,湯小明開始了自己創富之路,他先後開過多家公司,涉及電子、文化、水産、建材等領域。但不管是投資,還是理財,湯小明並不是片面地追求貨幣數字的累積,他追求的是財富自由。
所謂財富自由,用湯小明的話説是,“不再太多地為金錢問題發愁,不再因錢而痛苦和煩惱。人和金錢之間的關係是簡單和融洽的,説得形而上一點,是一種自由的關係,一種藝術的關係。”
老股民兵敗4行業,
財商教育啟事業春天
湯小明自1992年投身於商海之後,炒過股票,投資過水産,搞過房地産,做過圖書,現在則投身財商教育。
上世紀90年代中期,知識分子湯小明徹底轉身,成為一個真正的商人。此時,他與朋友合夥在湖北開辦了一家水産養殖公司,主要經營娃娃魚。他是主要投資者,前後投入了數十萬元資金。然而,他的第一次創業很快即以失敗而結束。
1997年,湯小明開始做建材生意,但同樣也是虧損不少。同時,他還開辦了一家電子公司,他依然覺得自己與之格格不入。
“失敗是因為自己對這些行業不懂。”在總結投資失敗原因時,湯小明如是説。他認為,一個人不管投資什麼,還是要找自己擅長、了解的領域。“即使不擅長也要喜歡、熱愛,這樣你才可能去了解它。”
同時,對於自己當年失敗,湯小明還歸咎於沒有下功夫去研究投資領域,而只是一時衝動。“其實,不少小企業也是存在這種一時衝動的現象。容易頭腦發熱,或者跟風。”
之後,湯小明與《窮爸爸富爸爸》際遇,將此書引進中國,逐漸在出版領域取得成功,開創了中國財商教育事業。
實業投資佔大頭,
3成資金配置房産
湯小明介紹,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他先後投資過9家公司,目前正在投資的企業也超過5家。目前,他的投資主要集中在企業、房地産和證券市場等三大板塊。其中,50%的資金投入了企業,包括圖書出版、網站以及投資公司,它們幾乎均屬於文化教育領域。這些投資項目都是他所感興趣的,而且之前均經過了細緻的分析。
此外,湯小明30%的資金投進了房地産,而證券市場及其他佔比則為20%。
湯小明操作的股票大多為電子、房産等板塊。2008年以來他曾長期持有電子城(600658),最多持股數達59.73萬股,持股比例為0.36%。2003年四季度,湯小明即持有G陜民生(000564,現名西安民生)32.01萬股,3年之後增至58.50萬股。
同時,對於養老、家庭保障、子女就學湯小明早有考慮,他和妻子相繼購買多種保險,而把部分閒余資金存入銀行以備不時之需,也是必不可少。
回覽自己近20年的各色投資,湯小明坦言有賺有賠,而且失敗的經歷難以忘懷。當理財週報記者問及其多年來各種投資收益如何,湯小明笑言肯定“比GDP增速快得多”。
財富自由的三種狀態
經過多年投資,湯小明逐漸發現財富自由有著三種不同而平行的狀態。
一種是自然狀態。能夠把自己的收入和支出處理得非常平衡,也能夠控制慾望,不做太多的攀比,不要所謂的“被動消費”、“面子消費”,正所謂“量入為出”。
在湯小明看來,這一種自然狀態,其實也有人可以達到。比如,某個看門的老大爺每天炒一碟花生米,喝一點酒,雖然是吃簡單的飯菜,做簡單的事情,心裏還很愜意、自在,所謂“享清福”,至於開寶馬車,吃山珍海味他根本沒有衝動,那麼,這也算是財富自由。
第二種為奮鬥狀態。
有著這種狀態的人,喜歡與錢打交道的過程,把賺錢當成人生的舞臺,他的人生樂趣、意義和價值即在於此。事實上,他們並不用為錢發愁,他們經營良好,投資不錯,理財完美,看起來無欲無求。
還有一種是藝術狀態——不專注執著于金錢,但又需要金錢。這或許是湯小明最嚮往,甚至正在走向的一種財富自由的狀態。
“需要錢的時候,就去做賺錢的事情,他不需要的時候,可以做到與錢之間君子之交淡如水。”湯小明説這種人一定是輕鬆、自由、自在的,頗有些道家的風範,正如李白“千金散盡還復來”一般瀟灑。
這也是湯小明的目標狀態。“形”為商人的他骨子裏是一個文化人,他需要金錢,但只想和它保持若即若離的“藝術的關係”,不為所累。
“《空谷幽蘭》的作者比爾 波特就有點接近這種狀態。”湯小明介紹,波特喜歡東方文化,他有時會寫或者翻譯一些關於中國的書,或者帶幾個團到中國來做深度文化旅遊,如去尋找賈島之墓,賺點酬勞。但他不會更進一步,借此與商人合作大發橫財,以至讓工作、金錢成為自己的累贅,讓自己失去輕鬆、自在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