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2010年央企紅利預計徵收788億 40億用於民生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5日 10: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觀察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席斯

  本報獲悉,2010年的央企紅利將於近期開始上交。“很多企業財報正在審計階段,近期會陸續開始。”知情人士稱。

  據財政部預計,今年將收取央企紅利788億元,比去年增加340億元,增幅超過80%。從支出上看,將有40億元的紅利調入公共預算,用於民生方面的支出,同時有50億元用於補充社保基金。

  今年是提高央企利潤徵收比例的第一年,也是1631家部屬央企加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第一年。財政部希望今年進一步擴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範圍,將更多部屬央企納入進來,徵收紅利。

  紅利賬本拼圖

  據了解,788億元的紅利是根據2010年央企凈利潤和核定的上交比例測算的。“實際上交額不會有太大出入。”相關部門官員表示。

  2010年金融危機影響減退,經濟逐步復蘇,絕大多數中央企業凈利潤比2009年有較大幅度增長;另外,去年對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實施範圍和收益收取比例進行修改,提高了央企利潤上交比例,並且5個部門兩個企業集團共1631家獨立核算企業納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徵收紅利。以上幾個因素使得央企紅利大幅增加。

  據悉,按行業分類的紅利徵收榜單上,石油石化企業繼續拔頭籌264.24億元,煙草企業155.1億元,電信企業112.29億元,電力企業49.62億元,煤炭企業47.51億元,鋼鐵企業16.72億元。這是利潤上交的主要行業。

  今年央企紅利的使用上也有了一些新變化,調入公共預算的支出達到40億,而前三年調入公共預算的總和也只有10個億。此外,從央企徵收的紅利還有一部分用於補充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共計50億元。

  在紅利收入之外,加上股利、股息收入6億元,以及産權轉讓收入50億元和上年結轉收入14億元,2011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共計858億元,這些收入將主要用於央企自身的增資擴股、技術創新、節能減排以及海外投資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等各項支出。

  事實上,從前三年的情況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更像是一個自收自支的預算,從央企上收的紅利幾乎全部用於央企自身。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國有經濟研究室主任文宗瑜表示,前三年因為地震災害、全球經濟危機等影響,央企利潤情況不是很好,但企業兼併重組、技術創新這些改革卻在加快推進,所以可以用於公共預算的份額會比較少。

  相關官員表示,央企利潤全民共享是趨勢,今後將盡可能情況下加大調入公共預算的份額,用於民生方面支出。據記者了解,調入公共預算的額度由央企利潤狀況和一些支出情況定奪,並沒有固定比例。

  部屬央企難度大

  據了解,今年納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部屬央企有5個部委和兩個企業集團,共1631家獨立核算企業,但上繳紅利時只有650多家企業上繳。“一些企業需要合併報表,由母公司統一上繳。”相關部門官員表示,部屬央企今年第一年上繳紅利,像教育部、農業部等部委工作量會比較大,尤其教育部有620多家企業。

  知情人士透露,部屬央企不同於國資委監管的央企,因為其監管鏈條太長,所以工作難度也相對較大。比如對北大方正的監管,財政部的意見要通過其主管部門如教育部再通過北京大學,再通過北大資産經營有限公司,最後到北大方正。

  但相關官員表示,部屬央企納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是趨勢,只是早晚的問題,所以只要第一年克服過去,就會理順這些關係。

  目前有估算認為,部屬央企應該在6000家左右,而這些企業大部分經營不善,多年虧損。2010年中央企業利潤總額9905億元中,中國煙草、中國郵政集團加上1631家部屬央企的凈利潤1425億元,增幅只有7.8%,有分析者稱,中國煙草利潤在部屬央企中還算比較好。

  在上繳紅利中,國資委監管122家企業佔到79.8%,軍工企業、轉制科研院所、中國郵政集團和新加入的1631家部屬央企共上繳20億元,佔比2.6%,其中部屬央企不到10個億,新加入的部屬央企上繳利潤比例為5%。

  一位知情人士稱,目前對部屬央企的清理整頓非常迫切,但因為部屬央企的複雜原因,很多部委自身並不積極,財政部畢竟只是産權管理,人事和經營方向的管理都在所屬部委下,所以目前財政部只能鼓勵支持部委對所屬企業進行清理整頓。

  文宗瑜表示,部屬央企很多都是虧損企業,納入國資預算不只是為了紅利,而是將其規範起來,每年編制收支預算,讓全民可以看到這些企業的經營狀況、資産負債比等,也為今後央企的兼併重組等優化過程鋪路。

  財政部希望今年進一步擴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範圍,將更多部屬央企納入此範圍,徵收紅利。記者也從權威渠道獲悉,財政部也在醞釀出臺對部屬央企的監管辦法,這些辦法基本原則上與國資委管理央企一致,但內容上卻有很大不同,“畢竟國資委管理的都是大型企業集團,他的管理條例不適合以小企業為主的部屬央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