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6日 07: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山西省煤炭廳廳長王守禎在全省煤炭工業工作會議上宣佈:到5月25日,全省整合礦井全部關閉,並全面進入現代化礦井建設階段。
據介紹,整合後的山西煤炭工業,産業水平和産業集中度明顯提高。礦井數量由2008年的2600座壓減到1053座,辦礦主體由2200多家減少到130家,形成4個年生産能力億噸級和3個5000萬噸級以上的煤礦企業,煤礦百萬噸死亡率也由2005年的0.905下降到0.187,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山西率先告別“小煤窯”挺進“大礦時代”。
尤其令人關注的是,山西煤炭企業非煤收入佔比已超過一半,同煤塔山、潞安等13個循環園區在積極探索煤矸石、粉煤灰等廢棄物深加工綜合利用和煤變油、煤制氣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山西煤炭工業開始駛入科學發展、安全發展的新軌道。
“小煤窯”已無路可走
“我過去開過3萬噸的小礦,那只能叫‘礦洞’!工人只能爬著下去採掘,再用簍子把煤拉出來。”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東江煤業公司董事長王開斌説,“冒頂、水患、瓦斯,什麼災害都遇過,簡直是在賭命。”王開斌經營的45萬噸煤礦經過重組産能提升到90萬噸,投資10億元用於技改,聘請了山西大同煤礦集團專業人員實施安全監管。
山西煤炭佔全國省際調撥量的四分之三。多年來擔當山西煤炭生産主力的小煤礦曾為全國能源供應做出過較大貢獻,但同時“浪費資源、破壞生態、草菅人命、腐蝕幹部”等問題也十分嚴重。
小煤礦採1噸煤損耗6噸資源,百萬噸死亡率是大礦的7.25倍。全省粗放採煤造成的生態價值損失每年達300億元。山西曾經一週發生5次煤礦事故,每次重特大事故總有幾十名幹部被查處,“礦難”成為山西的代名詞。王守禎説,小煤礦“見縫插針、老鼠打洞”,使得國家建設晉北、晉中、晉東三大煤炭基地的規劃一直難以實施。
山西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復明説,粗放的辦礦體制導致了大量生産要素沉澱于煤炭行業,“一煤獨大”的經濟結構突出,每次市場發生大的波動,山西都是全國經濟下行最大的省份之一。“多小散亂”的煤炭格局已使山西付出了高昂的資源環境和安全代價,這樣的發展方式已無路可走了。
整合重組,力求企業、政府、群眾都滿意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山西煤炭資源整合的腳步一直沒有停頓,但進展緩慢。2008年,面對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處在下行的山西經濟到了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時刻。
山西省省長王君指出:“煤炭生産秩序混亂帶來了一系列嚴重問題,如果繞著走、躲著走,就是對歷史、對人民不負責任!”
山西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統一思想,堅定信心,並要求在整合重組中“堅持政府指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堅持整合重組與開採秩序治理相結合,堅持上大、改中與淘汰落後産能相結合,堅持同時發揮大型煤炭企業和骨幹民營企業的作用”。
據王守禎介紹,在整合中,大型煤炭企業以及具備一定生産規模的民營企業可以作為主體兼併重組中小煤礦,鼓勵電力等大型企業以參股的方式參與整合。企業可以以並購、協議轉讓、聯合重組、控股參股等多種方式“自主聯姻”。
呂梁“煤老闆”薛德平主動與西山煤電集團合作,如今他的新身份是“山西呂梁西山德威公司副董事長”。薛德平説,與大集團合作可以規避安全和市場風險,但同時我也能行使我的權利。
通過資本聯合、董事會“接長板凳”,發展混合經濟,實施專業管理,是整合重組的一個顯著特點。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長潘雲認為,股權多元化的資本結構帶來了監督多元化,合作股東全過程參與監管,使得整合後企業的運行成本降低,效益提升。
在整合重組中,山西省要求做到讓重組雙方滿意、讓當地政府滿意、讓群眾滿意。山西省煤炭廳規劃處處長苗還利介紹説,社會責任、生態責任等也是“整合”的重要內容。整合主體企業在當地設立子公司,稅費上繳渠道不變,繼續實施反哺農業、以煤補農機制,支持新農村建設和公益事業。甚至把解決村民“福利煤”和職工安置等,以合同的形式寫進義務條款中。
為了“清清白白”整合,山西各級政府和大型企業聘請律師參與整合過程,省紀檢監察部門全程參與和監督,出臺“十條禁令”,並及時公佈典型案件。同時,山西廣泛利用媒體解讀政策、釋疑解惑。
“五個保護”,詮釋科學發展效應
“保護了生命,保護了資源,保護了環境,保護了幹部,保護了後代子孫賴以生存的條件,為國家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綠色、持久、安全的能源保障。”王君用“五個保護”形容山西煤炭資源整合的效果。
曾經礦難多發的臨汾市,2007年煤礦百萬噸死亡率高達6.34。整合重組後,全市在礦井減少産能提高的情況下,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由2008年的1.18下降到了去年的0.23。
過去一些地方煤礦事故多發,有的幹部前一次事故“處罰單”還沒收到,就又發生了事故;有的幹部怕遇到事故,忙著換職位、換崗位。群眾稱之為:上級忙著“打板子”,基層忙著“換屁股”。“現在好多了,能睡個踏實覺了,也能騰出精力抓經濟了。”臨汾市一位縣級領導感受頗深。
另外,整合重組後,煤礦資源回收率也由過去平均不足20%提高到80%以上。汾西礦業集團整合兩家小煤礦後,利用新技術可以把被破壞的3億噸優質資源回收2.5億噸。同時建立井下廢水處理系統,實施煤矸石再利用,礦區生態環境明顯得到改善。
王守禎説,目前,山西煤礦“多小散亂”的狀況發生了根本轉變,大基地、大集團、大煤礦為主的新型煤炭工業格局初步形成。去年,山西煤炭産量7.41億噸,創歷史最高水平。
為資源性工業轉變發展方式提供了有益啟示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部門對山西的做法予以了肯定,他們認為,山西的煤炭資源整合符合煤炭産業的基本特性,為全國煤炭行業的結構調整和體制創新積累了經驗。
專家總結,山西煤炭行業整合重組,為我國資源性工業轉變發展方式提供了有益啟示。
啟示一:結構調整必然面臨巨大的利益衝突,但只要符合産業發展規律和國家戰略部署,就要大膽幹、大膽試,為先進生産力開拓空間,真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2006年,國務院提出,爭取用3年時間,解決小煤礦數量多、規模小、事故多發等突出問題,促進煤炭工業結構調整。2008年,煤炭市場萎縮、産能閒置。山西省決策層認為這是加快整合重組的大好時機。有人擔心,這會給當時經濟嚴重下行的山西“雪上加霜”。
兩害相權取其輕。山西省省長王君説:“為了山西人民的長遠利益,為了實現科學發展,就是要拿出敢舍善取的精神,壯士斷腕、負重爬坡都是值得的!”
近3年來,山西不為風險所懼、不被干擾所惑。王守禎説,如果當時稍一遲疑,將會失去整合重組的最佳時機,那樣會更加被動,代價和成本會更高。
啟示二:産業結構優化、産業秩序規範是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堅實基礎。
呂梁市副市長張中生説,過去總是陷入“事故發生—停産整頓—事故調查—復産驗收—再發生事故”的怪圈。一停産整頓就是半年,指標完不成,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影響。煤炭資源整合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撐起了一把“保護傘”,呂梁市煤礦數量壓減了69%,百萬噸死亡率從2005年的2.97下降到去年的0.77,全市工業總量去年前進到全省第三位。
山西煤炭市場秩序明顯好轉,偷逃稅費受到遏制,大集團大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明顯增強。去年,山西省煤炭工業增加值實現2400億元,同比增長45.3%,比2005年增長2.5倍;實現利稅1136億元,同比增長25.2%,比2005年增長2倍。
整合重組為“以煤為基、多元發展”奠定了基礎。山西省國資委主任朱曉明説,陽煤兼併太化,潞安重組天脊,晉煤重組太原煤氣化,能源交通投資公司重組4家企業,煤炭生産、物流和加工轉化的大循環經濟圈正在形成。
啟示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社會管理息息相關,有助於經濟社會統籌兼顧、協調發展。
過去,小煤礦層層轉包、隨意轉讓,承包方只顧經濟利益,不管安全投入和社會責任,導致事故多發、村礦衝突,嚴重影響社會穩定。“以前私藏炸藥、雷管的現象很嚴重,總是警犬、控測車齊上陣,不間斷地尋查。現在煤礦減少了,火工品來源正當了,安保壓力明顯減輕。”一位縣級幹部説。
潘雲認為,整合重組後,股份製成為主要形式,現代企業制度得以確立,責、權、利得以明晰,腐敗現象得以遏制,仲介組織得以規範,涉及煤礦的刑事案件、民事衝突壓力緩解,社會管理明顯加強。
轉變發展方式是一篇長期要做的大文章。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説:“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礦兼併重組只是煤炭工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第一步。山西將堅持以煤為基、多元發展,壯大非煤産業,使山西的産業結構發生脫胎換骨的新變化!”